1.书法 华县书法家代有人出。北宋人乔元龙在临潼华清池的题词,用笔雄奇恣肆,兼有章草之法。明清两代,书法高手更多。其中有篆刻书法为当时第一的郭宗昌;工楷草隶、书法遒劲的王琳;笔法苍古的王庭极;擅长草书,酒后醉墨淋漓,不假修饰的古葵;书法超绝,笔势雄伟的王士棻;篆隶真行备极精工的王志沂等人。民国时,有擅长楷书的王宿镇人刘炳堃;书法苍劲,老干无枝的北沙人秦国栋;笔法狂放草率,自然天成的大涨村人刘淼;工楷书,结构严谨的庙前村人袁桢;工颜、柳之法,取二王之理,风格清逸俊秀的白家河人白伯旅;集柳、赵书体为一家,风格潇洒秀丽的东赵村赵铭竹等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县长吕向晨曾邀刘淼、袁桢、白伯旅、赵铭竹为“七·七”抗战纪念碑各书一面,矗立县府大门口,人称其为华县书法四大家。 解放以后,书法活动从少数文人手里走向广大群众之中。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商店等各行各业中,都涌现了大批书法爱好者。阎新立(县图书馆干部)、肖逢民(县文化馆干部)、武怀仁(开设城关镇工艺美术部)、焦殿元(县中医医院职工)书法造诣深,在县内影响大。金堆城钼业公司职工业余书法活动十分活跃,在八十年代曾两次进省两次赴京举办展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书法界专家名流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华县农民书法活动更具规模,据1988年统计,全县从事书法活动的农民有1500多人,300多人被群众誉为农民书法家,10多人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八十年代后期,共创作作品6千多幅,举办各种书法展览110多期,其中有400多幅作品在中央、省级报刊上发表。下庙乡农民吴毓坤的书法集名家之长,融于右仁笔意,侧锋着笔,逆势运行,质朴刚劲,纯厚洗练。其作品先后被《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画报》等报刊登载,被选送日本、欧美诸国展出。下庙乡农民郭天水,学书起子汉隶,后学草篆楷及行书,用笔雄健浑厚,其篆书作品1985年在西安展出,获一等奖,隶书《岳阳楼记》1986年曾赴京展出。东赵乡的郑殿华,字态独立,意趣连绵,中锋用笔沉着内含,墨酣气足而凝重,作品曾获1988年全国农民书画大奖赛入选奖。其他造诣较深的农民书法家还有侯坊乡的王振江、李涛,瓜坡乡的范秦武,东赵乡的孔祥勤,城关镇的王道南,少华乡的曹通泰,华州乡的王阳盛,柳枝镇的李增茂,圣山乡的王朝美等人。1987年12月,在陕西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与会者参观了华县农民书法展览,给予“我省西有户县农民画,东有华县农民书法”的高度评价。1989年8月,华县农民书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各界人士的赞扬,认为华县可以称得上“农民书法之乡”。1989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华县农民书法》一书。 2.美术 清代独善性、王宝镛擅长绘画,民国县志称独善性的山水画“曲折若不经意,谛视之,殊神妙不可及”;王宝镛“工丹青,来索者门限为穿”。清末民初乔家堡人乔恩敏、李荣,崖坡堡人李铭皆以善画花鸟知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咸林中学学生吴海波、雷申正2人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3年后吴海波回咸林中学任美术教师,教授西洋画法。民众教育馆曾特约西安技艺师范学友举办画展。民国三十七年(1948),曾举行过各完全小学书画校际竞赛。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