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陕西肤施县概况(原稿) 匡裕祥 一、为历代军事重地 当项羽三分关中,封秦将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高奴即今肤施县也。晋时,五胡十六国之乱,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据朔方,统万城,占有陕西北部地,该县亦为其占据之一。有宋开国西夏建号,韩范二公,奉朝命拥兵数十万,驻节延州(今该县治),今城东门内之帅府巷,即当时二公建平之处。迨高宗建炎以后该县即没于金旋又归于西夏。西夏被元灭,该县又归于元,明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克延安(宋元祜四年升延州为延安府)。九年,汤和傅友德又屯延安。怀宋景正十六年,李自成率兵四万驻延安。清顺治二年,英王自府谷渡河攻延安,自成兵溃乃去。由上举史实该县于历代为一军事重地。 二、位置及形势 四界东至延长县治,一百五十里,边界,六十里;南至甘泉县治,九十里,边界四十五里;西北至安塞县治四十里,边界,三十里;东北至安定县治,一百八十里,边界,一百里。 城垣唐天宝初建,一云:赫连勃勃筑,周九里,高三丈,池深二丈(今半湮),门有四;南一、北二、东二、东阻延水,西障凤山,嘉岭山宝塔山翼其南,云梯山笔架山峙其北;且风山之上,又有碉楼一座,相传:为宋范文正建,登临其上,一目千里,颇占形胜志云:外卫塞北,内蔽关中,岂虚语哉。 山川及气候,山为梁山支脉,虽层峦叠嶂错出争雄于境内,然皆牛山濯濯,无材木之可取。川著者为延水,横贯境内百余里,既鲜鱼鳖,又不能上下船只,无水利之可言。气候,与长江流域均异,每年自阴历清明后,重九前,六月内,遇东南风必雨,反是则天晴;重九后,清明前,六个月,遇东南风则雪反是则天晴,全年之内,若刮西北风大则风沙走石,小则黄雾漫漫,纵天色如墨,终无雨雪之望,若当局者于此广栽树木,令硝确不毛之地,一变而为苍翠温郁之境则气候可改,土地可肥,不知何日始能实现? 三、户口及交通 户口,据最近调查,户有六千余,口约三万,主客两帮,时时龃龉缠讼。客帮,则商界以山西籍为最多,农工界,则外省外县俱有;其共数约占五分之一。夫以一万三千方里之县境,而只住人口三万,每方里约三人不足,无怪荒草满地,豺狐纵横,恍惚间令人若有大漠天涯之感矣。 交通,(一)器具:该县目下,陆既无铁路(汽车道在待修中),水又不能行驶船舶,行人之所持以为唯一利器者,只轿车、骡马及轿窝子而已,天晴之时,日行尚可数十里,或百里,一遇阴雨则泥泞漫胫,大有“行不得也哥哥”之叹!然尚可节节应付,苟阴过久,则陷溺愈深,终必至于一律断绝往来而后已。(二)机关:城关内有二等邮局一所,电报局一所,此外各区合全境计,之只望瑶堡有邮务代办一所。反观今日东南各省,空有飞机,陆有铁路,水有轮船,速者日行数千里,缓亦数百里,人民对之,犹感不足,以今日之肤施县较之,更何似郡?盖环境使然,故当地苦民,并无不便不快之感。 四、实业 农业(甲)种法:自播种以后,既不施肥料,又不勤耕耘灌溉,用戽斗以汲之劳力虽倍,而收效只半。更有异者,予前在县北望瑶堡时,见有灌田者,学汉阴丈人,抱瓮而汲,度瓮之大,约可容水一斗,每灌一瓮,需时半分,以每日作工十二小时计之,毫无耽搁,亦仅能灌一千四百四十瓮,试问能灌田几何,活苗几何哉?方今科学大启,人定胜天之时,欧美各国,所创之机器,已日异月新而肤施境内,犹沿用十五六世之器具,优胜劣败,天演公例,念及前途,令人不寒而栗!于农外之副业,则以牧羊为大宗。饲牛者少,饲猪者更少(肤施一县只城内及望瑶两处有卖猪肉的)。若饲蚕,当清时,经官府之提倡,附郭栽有桑百余树,教左迈农家同之而已。该县荒山甚多,牧羊最称适宜,予前在望瑶堡办公时,苦口劝人,每十户宜畜羊一群,群以五十支为率,若人能信吾此言,则肤施全境六千户,今当有羊三万只矣,以一年卖羊万只计之每支得四元,全县当可得洋四万元;数十年后,孽乳此类,试问比江浙诸县之蚕桑业,其利为何如?惜乎不用吾言也! (乙)出产:(一)获数,每二亩半或三亩(土人称一行)之地,只收粮食一石余,且每年只有一季;种莺粟者,遇天雨好时,尚可收荞麦半季,所以八口人家,种二十亩地者,尚不足家人一年之食。(二)种类:以谷子、玉蜀黍、高粱、洋山芋、大麦、大小麻子及各色豆子为多,小麦、荞麦则甚少,棉花尚在试验中。若大米,则境内绝无,有之,乃贩自境外者也。 (丙)易塍而耕:因种田不施肥料,故土膏竭,土膏竭故另辟新地祖代之,而旧地则付之荒芜;好在该县土广人稀,尚可行此。若在南方人烟众多之处,必早已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也。 工业:大多数为十五六世纪之手工业,但亦有缝纫机制衣者是为例外。 (甲)出产种类:计有羊毛毡、羊毛毯、羊绒毡毯、毛袜线袜、军装、衣服及煤炭等。 (乙)地点及数目:羊毛毡房计有二所,羊毛毯房一所,裕丰厚毡毯军装衣服工厂一所,俱在该县城内;羊绒毡毯房一所,在县东北之望瑶堡:(各厂房出品之羊毛毡及羊绒毡毯在西安省城最驰名)。炭窑一所,在城东刘万家沟,又一所,在城外,白家窑又一所,在望瑶堡河东长河峁侧。 (丙)资本并工人及出产数目之大概;除裕丰厚(为陆军第八十六师步兵第二百五十六旅创办)有资本数万,工人百余名,刘万家沟有工人二三十名,每日出煤五六千斤,余俱小本营业,人数不多。 商业:(甲)货物类别,只分为中外两种,中国的放在后面,现只论外国。如洋蜡、洋油(延长油矿虽在咫尺尚不能与之竞争余可照推)洋灯、洋火柴、洋伞、洋袜、洋针、洋线、洋纱、洋绸、洋碱(陕北遍山皆有碱,惟无人设厂提炼耳)、洋皂、洋糖、洋烟(虽有山西出品与之对抗,惟不及哈德门之味美与价廉也)、洋药、洋手巾、洋磁碗等等。畅销于各地。现在该县交通未便,外国货倾销已经若此,假使将来交通一便,则外国货畅销,当在意中可不引为深戒哉! (乙)除银元外,尚有纸币两种:即官票与市票,又有银票、钱票之别。银票,系陕北地方实业银行出,有一角、二角、一元三种。钱票,官银行与各商号皆出,官出者,有一百、二百、五百、一串四种;商出者,只有一串文,仅在望瑶堡附近使用。银元换铜钱,每元五串文,不涨不跌,且无现洋与纸洋之分。 (丙)金融机关,计三种:(一)陕北地方实业银行。(二)邮局。(三)山西省城收皮毛骨角之庄客。地方实业银行,可汇款,可押借,并可信用贷借,邮局,仅可通汇兑。以上二种,俱要汇费,惟收皮毛骨角之庄客,既不要汇费,且所拨兑之款,尚可零星应付拖延月日,而无银行邮局先付整付之苦,故人之汇款往山西往者,多集于此。 (丁)办货地点,在山西太原,不在本省西安,因太原省城通铁路,中外货物俱全,且比西安价值为贱,惟太原不用西安仿铸之睁眼袁头洋,故本县亦从而附和之,拒不通用。 (戊)人民消耗品,大概多属于洋货,而洋货之中,以日货最多最贱。本地之产品:如木炭一担,价五六角;石炭一担,价三四角;蓖麻子油一担,价八九元;猪肉一斤,价一角二分;羊肉一斤,价八分;毛一斤;价二角;鸡价与猪肉同。以上俱用大秤,每斤计二十四两,即南方亦称之斤半重矣。鸡孵一个,价四五厘;羊皮袍料一件,上好者,价才十二三元。该县物产之低,大概如此,假使铁路可通,运至南方,或售钱,或换货,俱有倍蓰之利矣,真如道路之不通何。 (己)工价:雇农劳金,每月五六元,供伙食者减半,闲月尚可酌减。商店雇员,当学徒者,头三年,只供火食,不给工价,三年后,每年酌给数元,以后,则年年增加,工厂与手艺店之工友,大致与商店无异,在能力强,资格老者,亦能赚百元,但全县之中寥寥无几!至若从事于教育界者,向有城内城外之分;外区教员,每月七八元,或九元、十元不等,火食自备,工资尚不能按月发,较之一雇农所优有限;城内教员,薪水有的款,且数目亦较昂,如第一小学校校长,每月十八元,教职员,或十一二元,或十三四元不等,以如此之薪水聘教员,教员之略有知识者,安肯就之,无怪三百干锡茶壶之徒(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锡茶壶,即锡荼壶三字之讹)皆坐拥皋哗他。 林业:入其境,而葱葱郁郁,满目皆森林,其地必兴,入其境而萧萧索索,满目皆童山荒野,其地必亡,吾向以此衡诸地方,其理丝毫不爽。人造之林,在南门外,有旅部所植之林场;东门外,有第一苗圃;北门外,有第二苗圃;合清凉山、泰和山、嘉岭山及望瑶堡之龙虎山计之,总植不过三千二百余珠,而成活者仅一千四百六十余,其种类,则杨、柳、榆、槐及德国槐等。若天然林,纵该县境内,十分之七分为山,除山沟稍有点缀外,其余俱如牛山濯濯也,可不痛哉! 野生之药料,有杏仁、胡桃、山楂、大枣、花椒、甘草、党参、车前、茵陈、扁豆、秦艽、蕤仁(土人名茹葫)及大小茴香等十余种,但成庄输出者,只有蕤仁一味。 矿业:炭矿,已见于前工业门,不赘述,只仅论煤油。其储量之多,恐不下于延长。(甲)从历史上证之,城南二十五里,有石油泉,《酉阳杂俎》所载:“高奴县(今肤施)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膏车及燃灯,极明。”又《地理志》云:“高奴有洧水肥可然,《水经注》谓之丰林川水。”(宋熙宁五年省丰林县为镇并入肤施)此以历史证之,可知其储量之多者也。(乙)现状,据陕西建设厅报告:陕北产煤油之地,多至七县,肤施即其中之一;又该县城东七里之桥儿沟,据土人云:其沟中流出之水,亦可燃灯,由此可知其储量之多也。可惜彼地人民,既无力开采,而当道虽明知之,又不肯积极举办,致大好刹源,蕴藏于地,又何怪外货滔滔而入之。 五、人民生活 食:食料以高粱、小米、荞麦、玉蜀黍及各色豆子为主,除作挂面必须荞麦外,其余干稀饭,或烧饼馍馍,各种粮米,俱可充之。小麦一种,稍贵,贫家食者少,大米本地不产,市上虽有,价值奇贵,只能供官场或富家偶尔之需耳,若寻常人,终生未曾入口。食面时,以碱盐辣椒酸醋为佐,稍阔绰者,或面上铺以豆腐或绿豆芽。食干稀饭时,只用点盐,有时为供老人之需,亦破例炒一碟蔬菜。至食馍馍烧饼,则百菜俱无,只须水浆一碗佐之足矣。 衣:以粗布短装为主,破烂者多,补缀而洗涤之者绝少,可见地方之穷苦矣。时至冬月,男子则棉袍束腰,女子则棉裤束胫。小康人家,男子多着无衣面的老羊皮袍,女子头上,则盖以青丝帕。若穿绸缎,或者有衣面的较好皮袍者,予在县城内只见二人:一为前之五品郎中,一为民国时曾充省议员又历任县长之某某耳。 住:以土墙为主,砖为补助,房间系洞式,窗棂用纸糊,门闩以绳绊代之;贫穷人家,则住土窑者多,燃灯用麻子油,亦有用无玻璃罩的煤油灯者。 六、教育 学校教育:全县分为八区,每区只有小学一所。惟城内第一区有男女小学各一所,党务指导办事处,有民众学校一所。天主救世两堂,有夜课学校二所。外区教职员,每所一人或两人,学生十数名或二三十名,经费系就地筹款,多者月三十余元,少者一二十元。教款仰给于赌博罚款或放荒,故不能按月发给。若城内第一小学校,教职员有十余人,学生有二百余名,预算为每月二百余元。基金六千元,又有地方税作补助。 社会教育:有图书馆(近停歇)一处,阅报社三处(党部县商会分设),宣讲所二处(天主救世两堂分设),书铺二三家,戏园一处(附设于旅部内逢节气或纪念日开演),马戏卖武者,时往时来,无定期。 七、警卫 保卫团组织:外区保卫团,团士多少,或有枪,或无枪,视地方之冲僻而定,其数未祥。城内总保卫团,现只有团士四名,第一区区保卫团,只有团士两名,而每月经费,竟需余十元之多。公安组织,只有官长,无巡士(巡士系借用总保卫团园丁)每月经费,需数十元,较总保卫团尤为滑稽。全县警卫,如此情形,当不足捍卫乡里,徒有虚名。且因官箴不整,反为民害。 八、财政 计田赋每年约八千余元,摊派八十六师军费三万元,地方附加税约计一万元,茶税一千元其余:如禁烟、印花、税契、牲畜、硚工、盐斗牙、骨角皮毛等税,共约一万数千元,以全县仅三万有余之人民,而担任此约六万元之赋税,无老无少,无男无女,每人平均,须年纳银二元。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