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祭文: 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十五日丙寅,皇帝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禧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继天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鸿勋,媲美前古;显谟承烈、垂裕后昆。朕以渺躬,缵膺大宝,当兹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议,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时知岁稔,物阜民安;淳风偏洽乎寰区,厚德常敷于率土。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陪祭官西安府通判苏世禧,摔香帛官礼部笔贴式伊兰泰,宜君县知县署中部县事王仕祯。(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并见《中部县志·艺文》)。 十二、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祭文: 维雍正二年,岁次甲辰,正月丙子朔,越二十二日丁酉,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吏江球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于寰区,仁风及于奕。朕丕承大统,遥契曩徽,兹于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诚,圆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永赞修和之治,益昭安阜之庥,鉴此精诚,尚其歆格!(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三、清雍正二三年(公元1735年)祭黄陵文(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四、清高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为世宗配享圆丘礼成祭告也。祭文: 维乾隆二年,岁次丁已,戊申月,丁亥朔,越辛亥日,皇帝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臣致祭于轩辕帝王曰:自古帝王,宪天出治,建极绥猷,德泽洽千万方,轨范昭于百世。朕纂承鸿绪。景仰前徽,兹于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世宗宪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主配飨圆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永佑雍熙之盛,益昭安阜之隆。庶鉴精诚,尚其歆格!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三级纪录二次世臣,礼部文林郎加一级那通,洛川县加三级张,中部县儒学训导加一级武烈,直隶州知州加三级杏如沅,署宜君县知县加一级刘士夫,宜君县典史加一级沈士廷,署直隶富州同州府通判加三级商北麒,署中部县知县加一级吴敬儆,中部县典史加一级张大潢。(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五、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为平金川等事祭告也。祭文: 乾隆十四年,岁次已己,六月甘丑朔,越二十有三日乙亥,皇帝遣太常寺少卿钟衡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惟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于事亲,治内必兼于安外。典型在归,缅怀至德要道之望;景幕维殷,心希武烈文谟之盛。兹以边檄数宁,中宫摄位,兹号晋号,庆洽神人;敬遣专官,用申殷荐。仰维歆格,永锡鸿禧! 陪祭官分巡凤彬盐绎道按察使司副使永敏,赍香帛官礼部笔贴式鄂赍;从祀官同州府通判署直隶富州事越铨;洛川县知县方楚正;洛川县儒学教谕雷临泰,中部县知县杨必名;中部县儒学训导王运会,宜君县知县许治,署中部县典史事洛川县典史张涵。(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六、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为慈宁太后万寿晋号祭告也。祭文: 维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二月初一日癸已朔,越日,皇帝遣太常寺少卿涂逢震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王宪天依极,受篆承庥;教孝莫先于事亲,敛福用光乎继治。是彝是训,缅维至德要道之归;寿国寿人,允怀锡类推思之盛。兹以慈宁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爰申殷荐,特遣专官,冀鉴兹忱,永绥多福! 赍香帛官礼部笔贴式柏福,从祀官同州府盐捕通判加一级赵铨,陪祭官富州直隶知州加三级武敬。洛川县知县芬尔昌,署宜君县知县朱家濂。中部县知县王纲,中部县儒学训导王运会,中部县典史信廷燮。(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七、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为荡平准部,太后晋号祭告边。祭文: 维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八日壬寅朔,越二十有七日已已,皇帝遣太常寺卿熊学鹏致祭黄帝轩辕氏曰:朕维帝王建极,乘时绥猷。御世制临无外,德威之服远者神;教化有原,孝道以尊亲为大,景典型于在昔,天经地义之丕昭,宏佑启于万岁,兹以平定准葛尔大功告民,加上皇太后徽号,神人洽庆,中外蒙庥。敬遣专官,用申坵祀,伏惟鉴格! 棒香帛官礼部贴式哈清阿,陪祭官候补知府署富州知州雷正,富州直隶州知州纪录十次英德,洛川县知县赵本璠,中部县知县王纲,宜君县知县彭揆,中部县儒学训导常来风。(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八、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祭黄陵文。(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十九、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为太后万奉晋号祭告也。祭文: 维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正月丁酉朔,越祭日戊午,皇帝遣宁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于黄帝轩辕氏陵曰:惟帝王体元则大,抚世诚民,勋被寰区,德昭往古。羹墙匪隔,累朝之统绪相承;俎豆维新,百代之英灵如在。兹以慈闱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孝道以尊亲为大,式仰前型;母仪之锡类者宏,永绥厚福。彝章载举,礼典斯崇。布肸蚃以告虔,庶灵明之来格。 捧香帛官礼部笔贴式德恒,陪祭官宣州知州阿林,富州分州吴廷试,洛川县知县温崧曾,中部县知县董延楷,宜君县知县袁维丰,富州儒学训导顾如绅,洛川县儒学教渝雷惟,洛川县典史钱作霖,中部县典史袁嘉誉。(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二十、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上)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祭告也。祭文: 维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七月庚午朔,越十四日癸未,皇帝遣内阁学士唐古泰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朕维帝王德洽恩威,义严彰痹,锄奸禁暴,诏命讨之无私,缉远绥荒,振声灵之有赫。兹以两金川大功全蒇,逆党咸俘。殄遗孽于番陬,戢武协求宁之志;缅丰功于前代,庆成觇耆定之庥。特遣专官,肃将坵祀,惟冀鉴歆! 捧香帛官礼部笔贴式炽昌,陪祭官候补直隶州署富州加三级纪录五次林恭范,洛川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五次温崧曾,中部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五次董延楷,署宜君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三次任重,中部县儒学训导江自岚,署中部县典史何风。(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二十一、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为七旬万寿祭告也。祭文: 维乾隆四十五年,岁次庚子,三月庚辰朔,越十四日癸已。皇帝遣内阁学士钱载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体元赞化,建极绥猷,泽被生民,勋垂奕世。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相传;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兹以朕七旬展庆,九有腾欢,懋举崇仪。特申昭告,缅当日柢之历图受篆每海景仰之忱,抚此时之集嘏凝禧,弥切寅之念,冀佑郅隆之运,永贻仁寿之庥。式荐精坵,惟祈鉴格! 捧香帛官礼部笔贴式芳硅,陪祭官富州知纪录三次吴棐龙,中部县知县加五级纪录五次董延楷,洛川县知县加三级纪录三次黄辉,宜君县知县加三级记录三次徐会卢腾,中部县儒学训导江自岚,中部县典史王象周。(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并见《中部县志·艺文》)。 二十二、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遣内阁学士胡高望祭告。(见《中部县志·祀典》)。 二十三、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赫庆祭告。(见《中部县志·祀典补遗》)。 二十四、大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遣陕西副都统花向阿祭告。(见《中部县志·祀典补遗》)。 二十五、大清仁宗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为高宗配享圆丘礼成,遣户部右侍郎周兴岱祭告。 祭文: 自古帝王受录膺图,乘时御宇,罔不宪天立极,宥密单心,故能泽洽万方,德昭百世。朕承鸿典,景仰前徽。兹以嘉庆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恭奉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王,配享圆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照祀。惟冀乎佑皞熙之运,益照安阜之风。鉴此精镕,尚其歆格!(见《中部县志·艺文》)。 二十六、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为六秩万寿祭告也。祭文: 维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已卯,三月朔,越祭日丁未,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桂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神曰:维帝肇握乾符,递承泰。制礼作乐,垂明备于简编,腾茂蜚英,留声灵于弓剑。?兹以朕庆逢六秩,欢洽万方,周甲箓以提厘,萃任林而锡福。知其政,知其德,迄今钦治统之隆;作之君,作之师,稽古荷心传之赐。忆五旬介祉,曾荐维馨;阅十载以升香,用昭有恪。伏祈歆格,虔奉精坵! 赍香帛礼部笔帖式台灵阿,陪祭官富州直隶州知州鄂山,中部县知县恒亮;执事官中部县训导朱体元,宜君县马栏镇巡检刘洵,中部县典史曹昌龄,宜君县典史张政。(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二十七、清宣宗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御制祝文: 维道光元年岁次辛已,七月已酉朔,越十有五日癸亥。皇帝遣陕西西安副都统哈兴阿致祭黄帝轩辕氏之神曰:必源递衍,球图灿御世之模;祀典常昭。俎豆肃侑神之礼,惟致治莫先稽古斯,率初宜重升香朕缵绍綦,尊崇先烈廿五载,神功圣德,聿符峻极于瑶璮,四千年帝绪王猷,遥企遗徽于玉检。兹以道光元年四月初六日,恭奉仁宗受天兴运,甫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瑞敏英哲。睿皇帝主配享圆丘礼成,特遣专官,敬申昭告,累叶睇松承之阴,往蹪殷怀两楹,荐黍稷之馨,懋仪载举,式摅诚悃,庶格精。 赍香帛官,西安笔帖式喜常阿署洛川县训导马金管,陪祭官署富州直来州知硕庆,执事官中部县训导赵炳,宜君县知县邓培绥,中部县典史韩廷楷,署中部县知县轩磻,分汛中部经制外委戴君礼。(石碑见存轩辕庙院内)。 二十八、清宣宗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也。祭文: 维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二月甲寅朔,越九日壬戊,皇帝遣陕西榆绥镇总兵部维昌祭告于黄帝轩辕氏陵前曰:维帝王膺图御宇握镜临宸;泽被黄舆,勋垂青史,羹墙不远,仰皇煌帝谛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报功之典。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天经地义,绍百王至治之馨香,日升月恒,申亿载无疆之颂祝。彝章式叙,祀事攸隆;致蠲洁以明虔,庶神灵之歆格! 陪祭官富州知州吴鸣捷,署中部县事候补知县吴炳煮,执事官中部县训导张云瑞,中部县典史毛诗,前署中部县典史越洙,中部汛经制外委朱魁。(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二十九、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又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了。祭文: 维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正月庚寅朔,越二十四日庚辰,皇帝遣西安右翼副统甘露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陵前曰:惟帝垂范,□□□□,羹墙如见,竭高山景仰之诚,黍稷咸登,昭明德馨香之报,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万年有道,永垂郅治之鸿猷;百福来同,用协吉蠲之燕飨。综灵囊而肇祀,陈绣簋以致虔;鉴此诚祈,庶其歆格! 陪祭官署富州直隶州知州张其翰,币部县知县郭云章,执事官中部县训导张振元,洛川县训导路三登,宜君县典史汤恩贵,中部县典史傅士铨,中部训外委许占螯。(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三十、清宣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文宗(咸丰)践位祭告也。祭文: 维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戊,四月癸亥朔,越二十日壬午,皇帝遣陕西西安左翼副都统常春致祭于黄帝轩辕氏神位前曰:功昭宇宙,千秋之明德维馨;祀晨陵园,旷代之隆义备举。缅怀前烈,敬奉精坵,朕以藐躬,敬登大宝,念天命民碞之可畏,夙夜不遑;思皇煌帝谛之同符,典型未远。肃将享祀,特遣专官,灵爽常存,弥切景行之慕;馨香斯荐,用申昭告之诚,惟冀□□! 陪祭官署富州直隶州知州陈捷魁,中部县知县郭云章,执事官中部县训导李荣春,洛川县训导路三登,宜君县训导孙震生,中部县典史傅士铨,中部讯外委许占螯。(石碑见存轩辕庙碑廊)。 三十一、一九零八年同盟会《祭黄帝陵文》如下: 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阳日,玄曾孙某某等仅以香花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皇祖轩辕黄帝之墓前而泣告曰: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齐孕灵。乃圣乃神,允文允武,举修六府,章明百物。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诞,疆理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声教覃敷,讫于四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是以后,圣子神孙,历世相承,尧舜以禅让缉熙,汤武以征诛定乱。洎乎秦皇,汉武、唐宋、宋祖,皆能仰承遗绪,奋厥声威,镇抚百蛮,光宅九土。其间偶逢衰替,暂堕纲维,秽丑跳梁,蛮夷猾夏,然皆历时未及;族服厥辜,弃彼毡裘,袭我冠服。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佑启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岁,国运凌迟,边州虏夷,乘我丧乱,驱其胡骑,入我燕京,盗据我神器,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神州到处,遍梁腥膻,文化同胞,备受压迫。递发令下,虽圣裔犹莫逃,旗兵驻防,遍禹迹而皆满。又无论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奇耻未湔已也。且近年以来,欧美民族,对我环伺,各欲割大好河山,而满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国耻,殷忧之士,义愤填膺,近有执义帜而起者,粤东如陆皓东,郑士良、孙逸仙,湘越如马福益、黄克强,湖南如唐常才,均矢志盟天,力图恢复。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后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仁,本众志成城之古训,建九州复仇之义师。伏望我皇祖在天之灵,鉴此愚哀,威神扶佑。纾民生之苦,以复汉族之业。某等不自量力,竭诚奉告,不胜惶愧煎灼,郁结悲祷之至。尚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