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时的丞相商鞅著《商君书》,庄襄王时的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著《吕氏春秋》,始皇时的李斯撰《谏逐客令》以及《秦纪》、《秦时杂赋》和收入《诗经》中的《秦风》等,文彩词华,为秦代文学代表之作。 西汉时长陵人(今韩家湾乡怡魏村附近)安邱望之,成帝时曾以著作《老子章句》而闻名。东汉光武帝时安陵(韩家湾乡的白庙村附近)的班彪,杂采众书,作《后传》数十篇,续补《史记》,并著赋论书记事九篇。其子班固,明帝时撰《汉书》巨著,开创了断代史的先河。班固的妹妹班昭,续成《汉书》,并作《女诫》七篇。关中著名经学家,献帝时长陵的赵岐所著的《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后世。《孟子章句》收入《十三经注疏》。 唐代王方庆,武后朝著书二百余卷,其《园林庭院疏》、《礼杂问答》留传于世。 金代肖贡,好学勤奋,老而不倦,著《史记注》一百卷。 明代魏浩,长期隐居龙岩寺,曾作《勉学赋》,又著《孝悌论》。 清代李寅(庇李村人)一生诗文著作很多,后焚于火,仅搜集古近体诗数十首。其子李岳瑞,才艺卓越,曾著有《国史读本》、《春冰室野乘》等。 民国时期,北杜镇李敷仁,主办《老百姓》报和《民众导报》,所著散文集《街谈巷议》,极力替穷苦的老百姓说话,号召民众抗日救国。 新中国成立后,区境一批工人、农民和干部作者,利用多种文艺形式,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风尚。70、80年代,群众文学创作初具规模,华星无线电厂曾有四、五个人的作品先后在《延河》、《陕西工人报》、《文汇报》发表。其中有的散文获省级奖,有的诗歌获1986年抒情短诗优秀作品奖。本区在外地工作的文学创作者,知名的有诗人、国家一级作家毛琦,周陵乡北贺村人,其代表作有诗集《云帆集》、散文集《听雪记》和报告文学《世界第八奇迹发现记》。作家王俊学,渭城乡冶家台人,其代表作有剧作《秦楼案》、《霍去病》、《贞观鉴》、《戈壁情》,散文集《星星谱》、《还是那弯红月牙》等。中国小说家协会会员梦萌,底张乡睦村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河》、中短篇小说集《绿太阳》。 1988年5月,底张乡农民于运河根据本人创办建筑队的经历编写成电影剧本《乡下人》,由他集资主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1990年5月,王吉成、吴君放、孙启斌等人根据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俗家李敷仁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未遂,后经地下党组织营救,辗转护送到陕北根据地的历史事实编写成电视剧《三十四个日日夜夜》。此剧放映后,反映很好。1990军由吴君放、姚友访主编的报告文学集《腾飞的渭城》,以现实而生动的事实反映了渭城区成立后,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