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策 王 一 渭河雕刻了一座渭北原,渭北原孕化了一座渭城。于是,便有了五代谭用之《渭城春晓》,有了唐王维的《渭城曲》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历史与文学的造化。 渭城,今设县制,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东西流贯,泾、沣二水隔渭相望,并交汇于渭,形成南北对应的两个三角洲,分塬上塬下,渭北渭南。此处形势险要,风光旖旎,地宝物华,历来为兵家必争和京畿之地。商设毕郢国,周设程伯国,秦建都于此,因先朝置有“咸亭”、“阳里”,故为咸阳。秦亡汉兴,始改渭城,汉后而止,再无此称。 然而,当历史车轮挟带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隆隆碾过秦皇称帝的阿房宫苑,碾过刘项争霸的古战场,碾过国民党进攻延安的桥头堡时,时代又赋予这块风水宝地再度兴盛崛起的机遇。 首先是地改市不久,经国务院批准,原秦都区一分为二,渭城作为行政区划2000年后又重新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具有自我发展的独立性。 其次是西三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咸阳国际机场的通航,打开了渭城的东大门和空中之路,加之咸铜铁路、陇海铁路、咸宋公路以及乡乡通车的柏油公路等,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具有独特的空间延伸性。 又次是随着咸阳东郊能源基地的开发、咸阳国际机场的建成、陕西玻璃厂和渭河发电厂的投产,刺激和带动乡 镇加工、建筑、运输、服务、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农工商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的新格局,具有优越的社会依托性。 再次是已形成“以区办和乡镇企业为骨干,以联办和个体经营为补充,以针织、服装、无线电配件、化肥、净水剂、淀粉、建材、奶粉等为拳头产品,以小型多样、适应市场、便于调头为特点的工业体系,具有多元发展的灵活性。 又再次是已建成塬上粮果、塬下鱼菜、河南粮菜三个农业经济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耕作精细,加之地处城郊,不但利于粮食生产,也利于瓜果、蔬菜、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具有郊区农业的多样性。 再再次是祖先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如秦宫遗址、咸阳古渡、长陵、阳陵、安陵、顺陵、千佛塔等,特别是汉兵马俑的发掘,数量众多,阵容雄壮,造型迥异,被世人叹为观止,具有广厚的历史文化性。 如此机遇与优势,是渭城之大幸,但幸运不是传统,渭城人的传统是善于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部上独领风骚。所以,渭城要崛起,就要以上述独立性为船头,以多样性和灵活性为船身,以延伸性和依托性为双桨,以历史文化性为风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风破浪,拼搏奋进,直达彼岸。如此,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农工商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的蓝图便可实现,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渭城将跃然崛起。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战术思想上应遵循孙子兵法中的“知胜有五”的思想,即:“知可战与不可战者胜;知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用现在的话说,一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掌握主动;二是根据实际,扬长避短,灵活多变;三是统一思想,上下团结,同舟共济;四是人有我无,人无我有,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五是重视人才,用而必信,不多干预。 渭城不只是一枚散发着陶泥香与清铜味的文物古玩,而同时又是一块尚待雕琢的翡翠美玉。区委、区政府将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国内外一切有识之士前来渭城观光旅游、考察指导、合资经营、联合开发、进行技术交流合作,把她雕刻成既具有传统精华又感应时代新潮的当之无愧的“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的现代化新城区。 文无定规。古有《战国策》,乃传世华章,不敢相比;今取题义,只对渭城经济小发议论,故称《渭城策》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