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板腔调,兴平早有流传,深受人民的欢迎。清光绪年间,南陈村赵才,艺属东路,为四大名班前手之一,人称“换印子”。民国时期出现了陈虎、陈连桂、孟文秀等。孟文秀解放后担任兴平县皮影剧团团长,1956年在陕西省第一届皮影木偶观摩演出大会上演《乌江岸》中的“项羽”获个人一等奖,被誉称“活霸王”,荣获集体三等奖,1981年11月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收录于《陕西民间美术资料片》。肖应学,人称肖七,被称为“东西两杆旗”东路旗手,擅长二弦,对弦板腔的板路掌握得比较全面,演奏技巧和音乐造诣很深。1959年在别人帮助下,将小戏弦板腔《春暖花开》搬上大戏舞台,参加了陕西省业余文艺会演,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改名为《考新郎》而拍成电影,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发行各地。1964年禁演旧戏,文化馆召集皮影艺人,宣布禁演《辕门斩子》、《五典坡》、《三娘教子》、《秦香莲》、《柜中缘》,并收回这五种剧的唱本132本、戏箱7副,不准皮影亮子上再出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公子小姐”之类,发放了《红嫂》、《红管家》、《计划生育好处多》、《杜鹃山》、《嫁妆镰刀》、《李双双》、《接嫂嫂》、《木匠迎亲》、《春暖花开》等新剧本,让其重置新戏箱。1965年成立了皮影剧团,想以集体所有制逐步取代“箱主制”。近年来皮影剧团有8家,其中较有名的有孟文秀的北汤台皮影剧团,李文祥的阜寨村皮影剧团。1989年有皮影剧团3个,人员25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