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较有名的唢呐乐班有15个,参加演奏或演唱的约有二三百人。历来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流派和宗师艺人的影响,唢呐音乐在演奏方面形成了许多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流派。按地域分,主要有以刘安红、刘振生、康茂才为代表的西路唢呐和以杨志民、王三为代表的东路唢呐。西路唢呐演奏特点是高亢嘹亮,东路唢呐则缠绵抒情。但最能代表兴平唢呐艺术风格的是冉庄乡西堡子的龚家乐班,他们集中了东、西路之所长,演奏时舒缓中不乏激昂,缠绵中寓含刚强,从清朝同治三年至今,长盛不衰,誉满全县。在龚家庄乐班的全盛时期,常活跃于扶风、乾县、周至、户县、咸阳等地,并在县城设有专门接待前来聘顾乐班的乐房,家中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排练乐曲,人数众多,曲目广泛,声势浩大。龚会德是龚家乐人第五代继承者,1959年在西安参加了庆祝国庆十周年唢呐会演。 兴平唢呐艺人使用的是普通中音唢呐和高音唢呐(海笛),以中音唢呐居多,它的构造由发音部分(含哨子、气盘、芯子),音质部分(杆,多为木质杆,也有个别竹质杆)和扩音部分(即铜碗)组成。哨子一般用芦苇扎成,芯子和气盘焊在一起,杆上有八个音孔,正面七孔,背面一孔,碗呈喇叭形。中音唢呐总长44.5厘米,其中杆长27厘米,大径约2.5厘米,小径约1.2厘米,铜碗大口径14厘米、小口径2.2厘米,筒音为F,音域为F—8′。高音唢呐总长30厘米,其中杆长20厘米,大径2.3厘米、小径1.2厘米,铜碗大径2.3厘米,小径2厘米,筒音为C,音域为C—d2。 唢呐的演奏形式有三人组合的双吹单打,有四人组合的双吹双打,还有5至12人以上组合成的吹拉弹唱,也有其它一些自由组合形式。 唢呐乐班的活动范围都在民间,他们对定音的要求不太严,只是要求两把唢呐音高整齐,并不受绝对音高的限制,但在管弦乐合奏或齐奏时对定音的要求却很认真。唢呐除了偶尔为大型祭祀活动伺乐外,唢呐乐班基本服务于丧葬礼仪。演奏的曲目通俗易懂,如具有悼念性的《祭灵》、《纺棉花》、《西风赞》、《乱地风》、《大开门》、《小开门》;表现欢乐轻快的有《朝天子》、《山坡羊》、《银箱开》、《到春》;有表现宏大场面的《上小楼》、《哪吒令》、《一枝花》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