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兴平县志》十卷,是本县庄头贡生张元际私修,全志不到一万字,分建置、形势、山水、道路、户口、田赋、里寨、镇渡、官立学堂、人物。简明扼要,一揽便知兴平当时概况,但鲜为人知。 〔光绪〕《兴平乡土志》六卷,张元际编纂。张元际,字晓山,清国子监学正,贡生,本县庄头乡人,清光绪年间兴起了编乡土志热,《兴平乡土志》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乡土志属地方志一类,具有地方志的一般功用,并对当时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一种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可以增强地方读者的爱国爱乡之情。《兴平乡土志》志首有张元际的自序,志中载有历史、政绩、兵事、耆黄、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物产、商务等内容。志书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作了记载,专列了实业一条。附录了蚕桑树苗,对物产、药物既表性质所主,又及作用,与已往志书相比,又有特色。 〔民国〕《重修兴平县志》八卷,是民国十二年(1923)当时的代理兴平知事王廷珪和后任兴平知事李居义和张元际、徐怀章、冯光裕编修的,志前载有编者序文五篇,序后附有《兴平全县村堡地舆图》、《兴平县城内容图》、《千福寺图》、《黄山图》、《茂陵图》。志书分地理、建置、田赋、官师、人物、风俗、艺文、杂记共八卷。 在志书的凡例中,说明了重修志的原则,以及这部志书和其他旧志的异同,特别强调了人物志的四个条件。“一是国家表彰的,二是有著作问世的,三是有谱谍可征的,四是舆论素孚的,符此则登,背此则否”。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编修这部书时,编修者“燃椽烛、呵冻笔、孜孜矻矻、昕昕靡已”越四月而成书。据称“体例谨严,规模完备”。现有民国十二年(1923)西安艺林印书局的铅印本。 〔民国〕《校订兴平县志》实际上是《重修兴平县志》的校订本。 当时校订一是因为《重修兴平县志》当时只印了三百部,虽然只过了十年,但书已很少见,二是因为原书讹漏殊多,需要重新考证校订。三是参加重修县志编纂的冯光裕健在。请他校订可以事半功倍,经兴平知事温伟倡议,召集县上知名人士相聚讨论,请陕西省通志馆冯光裕,纠错补漏,考证事实,校订后印刷出版。宋联奎题写书名,县长温伟和冯光裕写了序文。本次修志,县志办作了点释、油印,供编志人员参考使用。 除了以上县志版本外,还有光绪三年三月清人胡凤丹修的《马嵬志》六卷。 附: 兴平县志目录 〔隆庆)兴平续志一卷 不知纂修者姓名 明隆庆间刻本 北图藏 〔顺治〕兴平县志八卷 (清)徐开熙纂修 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 北图上海图(胶卷)藏 〔乾隆〕兴平县志八卷 (清)胡蛟龄纂修 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中科院、上海图、省图、西大、三原图、藏 〔乾隆〕兴平县志二十五卷 (清)顾声雷修张埙纂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北图、中科院、北大、北师大、上海图、天津图、陕西考古所、陕师大、省档、省图、省博、天津图、北大藏 〔光绪〕兴平续志、士女志三卷 王权修 张炯纂 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 北图、中科院、故宫、上海图、南大、南开、省档、 陕师大、西文藏 〔清〕兴平县志 十卷 张元际纂修 清刻本 陕西师大藏 〔民国〕重修兴平县志 八卷 王廷珪修 张元际 冯光裕纂 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民国二十二年(1933)校订,铅印本 省档、省图、省博、省党校、省社科院、省考古所、省地名办、陕师大、西大、陕文、西文、兴平档、扶风档、宝鸡市图、周至县图、咸阳市图、北图、中科院、北大、北师大、上海图、南大、南开。 〔清〕兴平乡土志 六卷 清 张元际纂修 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本 省图、陕师大、西大、周至县图、三原县图、北图、南京地理所、北大、南大藏 马嵬志 不分卷 清胡风丹纂修 光绪三年(1877)刻本 省图(残)南开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