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耀州区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耀州区影剧歌舞
  2012-7-19 13:40: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戏剧 秦腔戏历来是本县群众广泛喜爱的主要剧种,城乡大多有“自乐班”的清唱组织。民国十八年(1929),县城自乐班“三余会”增添行头、道具及舞台设昝,更名警世游艺团,始在舞台演出,成为第一个民间业余剧团。游艺团的演员,有农民、市民及城市手工业者,也有教师和公务人员,总计约40余人。演出节目逐渐由起初的折子戏发展到整本戏,群众称其为“家生戏”。抗战初,邑人刘正操创办私人剧团,艰难维持多年,唱红渭北各县。
    解放后,民间自乐班组织不断增加,以城内南街和白家庄、野狐坡、孙家原、华里坊及工商联合会的自乐班名气较大。五十年代初,县工商联自乐班率先办成业余剧团,农村纷纷仿效,到1954年全县已有业余剧团19个。1958年,城关管区又将原游艺团人员和吹鼓手共40多人组织起来成立业余剧团,并拨给20多亩土地作为生产基地,一面生产,一面演戏。小丘大公社亦于同年成立业余剧团,并在照金锥子山创办柞蚕厂,一面演戏,一面养蚕。此时,全县业余剧团已有27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业余剧团陷于瘫痪,基本上没有活动。1980年后,业余剧团恢复到15个,在服装、道具、设备、乐队及演技方面,均比以前有较大改进。
    职业剧团始于1952年邑人宋正风创办的建群剧社,有演职人员18人,在东街郑家大院搭台演出,但时间不长,就因入不敷出,请求政府接管。1953年,县政府派员进行整顿,改称新风剧社,属集体所有制,演职人员增至89人。1957年,改名耀县剧团至今。
    耀县剧团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六十年代新编《粮食》秦腔剧,在渭南地区会演中获二等奖。改编的历史剧《下河东》在西安演出后轰动古城,被誉为“渭北高原的乌兰牧骑”。1979年创作的历史剧《闯王斩弟》,盛演不衰,年平均演出200场以上,1980年,又自办戏剧学校,不断充实演员队伍。但自1983年后,因受电影、电视等的影响,收入减少,演员外流,处境艰难。现有演职人员近百人,排练厅、宿舍、库房等建筑物1060平方米。
    本县著名的职业秦腔演员有杨荫中、张鸿中、傅文民、李建佟等。杨为西安易俗社早期学生,先演花旦,后转青衣,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誉满关中,《西京日报》曾多次报道,发表评论。其拿手戏有《断桥》、《走雪》、《三回头》等。张鸿中本名胡斌三,艺名鸿中,西安三意社早期演员,工青衣旦。演出剧目以《五典坡》、《白玉楼》、《玉堂春》、《杀狗》等最为观众赞赏。解放后,曾在耀县新风剧团任导演,出席咸阳地区文代会。傅文民,原是陕甘宁边区八一剧团演员,主演须生戏,解放后任西安易俗社剧务股长。此外,还有花旦演员宋正风(人称耀州红)、青衣旦王三爱(艺名曹韵卿)、花旦马存虎(艺名耀月明)、刀马旦李建佟、宋竹梅等,均在关中及甘肃、青海一带颇有名气。
    解放前,耀县从无专门剧场,演戏多借用寺庙戏楼或临时搭设简易戏台。1950年,咸榆公路(今西包公路)骡马店店主褚万海,在店院搭成简易舞台,租赁给剧团演出。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定名耀县剧院,属集体经营性质的集体企业。1964年由城关镇投资6万元,改建成砖木结构剧场。1973年,又改木连椅为固定铁椅,可容观众1100余人。
    曲艺 民国时期,县城及文家堡、袁家堡等地有唱曲子活动,曲牌多属眉户调,配以三弦、四页瓦、摔摔子、击碟等简单乐器。此外,县城尚有说评书和唱大鼓。这些活动,已在“文革”前陆续绝迹。
    电影 1955年,县上始有电影放映队,配备16毫米放映机,用发电机发电放映。1959年增设柳林、小丘基层放映队。1962年,县电影管理站成立。1982年改为县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到1989年,全县已有县国营放映单位3个,乡镇放映队16个,村放映队9个,个体放映队16个,厂矿企事业单位放映队7个。固定放映场所3处:一为1962年在文化馆后院修建的露天影院,设水泥条板座,可容观众1200人;一为1981年投资50万元,在北街兴建的现代化耀县影剧院,设座1100个;另一处为1985年小丘乡集资在小丘镇兴建的可容千名观众的乡办电影院。
    歌舞 具有本县地方特色的歌舞,主要是秧歌与“社火”表演。
    秧歌是清光绪年间由孙原村兴起的一种民间歌舞节目,盛行于孙原、寺沟、小丘一带。据县文化馆调查,耀县秧歌今存50余种,内容多属男女爱情、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之类,如《五更鸟》、《卖樱桃》、《张连卖布》等。也有涉及十二节气,花卉名称,支援前线,开荒生产等内容的,如《十对花》、《红军哥》、《开荒歌》等。秧歌融故事、说唱、音乐、舞蹈于一体,乐器只有花鼓、马锣、京镲(俗称“小三件”),不用道具,演员一男一女,随时随地均可演出。每一曲子演完,由一丑角上场,说些逗笑的快板,以活跃气氛,名曰“垫场子”。
    本县传统“社火”有亭子(芯子)、柳木腿(高跷)、狮子、龙灯、走马子、地游子、大头和尚戏柳翠等。秧歌也属其中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咸同铁路通车后,又从外地传入跑船、推小车、骑花驴、单杆轿等。这些节目,最具地方特色的还是龙灯、火亭子和大头和尚戏柳翠。
    龙灯的形状与它处基本一样,不同之处是在龙体内装有许多转动烛台,点燃巨烛在晚上耍玩,宛如火龙腾空,摇头摆尾,如在云端。龙灯周围又配以龙门、云朵、星斗形彩灯,并不时施放烟火,以壮声威。除在前进时回旋舞动外,还有越龙门、盘柱子、上下翻滚等特技表演。加之锣鼓震天、花炮齐鸣,有雷霆万钧之势,令人目不暇接,叹为奇观。
    火亭子亦称火芯子,是县城东街传统的晚间节目。其法以桌为台,每台一戏或一传说故事,在故事人物周围配以各种相应的造型彩灯,内燃巨烛,光辉灿烂,宏丽壮观。其传统节目有《海戏金蟾》、《五福捧寿》、《古城会兄》等。
    大头和尚戏柳翠的故事源出本县。传说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晚年居住华原县城南柳沟别墅,邻近岔口广缘寺有一年轻和尚,因与柳家丫环柳翠每天同在河中打水,天长日久,产生爱情,每于花前月下,相约幽会。后人以此编为哑剧,由二人各戴大头面具,一饰和尚,一饰柳翠,通过舞蹈戏耍,表现热恋形象,动作滑稽,逗人发笑。

编辑:秦人
耀州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铜川药王山名胜风景区 耀州宋塔 耀州文庙 大香山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田峪村 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乡村旅游示范 耀州区前申河遗址
耀州区令狐德棻墓 耀州区太子寺石窟 耀州区香山寺遗址
耀州区柏树塬塔 柳家湾摩崖造像 耀州区祋祤宫遗址
耀州区爷台山 耀州区凤凰山 耀州区照金山
耀州区锥子山 耀州区大唐山 耀州区笠子山
耀州区美食 更多
耀州区美食:怕不辣
耀州区美食:小丘犁面
耀州区美食:怕不辣 耀州区美食:农家滋
耀州区美食:小丘犁 耀州区美食:酥皮馅
耀州区美食:金线油 耀州区美食:南瓜饼
耀州区美食:牛肉大 耀州区美食:生煎包
耀州区美食:咸汤饸 耀州区美食:菠菜嚷
耀州区特产 更多
耀州区地方特产:桃
耀州葡萄
耀州葡萄酒 耀州醋饮
耀州区地方特产:桃 耀州区线辣椒干
耀州区白皮大蒜 耀州区白蜂蜜
耀州葡萄 耀州瓷器
耀州花椒 耀州大樱桃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吴起糜粘画
最新更新  
·耀州区社火
·耀州区秧歌
·耀州区秦腔戏
·耀州区雕塑艺术
·耀州香袋
·耀州窑陶瓷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