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种类多,在本县流传很久。 鼓吹音乐 又称“龟兹音乐”。据《中国戏曲词典》、《乐府杂志》和《通典》记载,龟兹是古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汉时传入中原,汉武帝祭华山时带来朝内礼仪乐部——龟兹组织。流落民间后,被称为“乐户”,世袭至今。本县南营、槐芽、双泉、遆家、池波、西关、冯家、孟塬营里、小寨等村多有乐户,为民间红白喜事雇用。其乐器分3类:鼓吹乐:其乐器为锁呐、小鼓、小铰、小锣;细乐:小锁呐笛、笙、管、弦;铜器乐:有钩锣、铙、铰子、手锣等。 鼓吹乐原有曲牌百余首,现在流行的曲牌有24种:1.打架、2.尖尖花、3.双凤朝阳、4.小燕、5.神掌、6.百鸟朝凤、7.大开门、8.小开门、9.青天宫、10.张良归山、11.柳青杨、12.柿花寺、13.马道人、14.佛手驹、15.三把伞、16.抬猴、17.围玉、18.跌落、19.打莲香、20.和尚青天宫、21.拜花堂、22.旦小禄、23.祭灵、24.进祖门。 锣鼓音乐 也叫“敲锣鼓”,遍及全县各村,每逢春节敲打自乐。现在仅流行于有社火的村庄,其乐器是由引锣(也叫马锣)、大锣、大铙、大鼓组成。引锣作向导,大锣应声,大鼓主宰速度、节奏,声音洪亮,慷慨激昂,情绪豪壮,气氛紧张,节奏感强,多用于庆兴活动中。传统锣鼓点有一百多套,据岳庙东王村、亭子巷、南寨村、大寨、北城子、岳庙南城子统计,现在流行的锣鼓乐曲有以下31种:1.三起三落、2.打狮子头、3.摘豆角、4.长音歌代落、5.当当夸6.牛上坡、7.硬落、8.铛铛光、9.单打四锤、10.路鼓代围场子、11.斗斗夸、12.一回代圪搭、13.打曲城、14.闹朝廷、15.一回、16.锣鼓代四点圪搭、17.三回代八百、18.斗斗夸代八百、19.一回代八百、20.藏拍子、21.长枪(一)、22.长枪(二)、23.咚咚喳、24.新生活、25.钩豆角、26.狮子滚绣球、27.闪雷、28.芯子锣鼓、29.马踏四营、30.金钩卷帘、31.北洛村对鼓。 数鼓 本县泉店和马村一带独有的一种鼓舞形式,历史悠久。西汉时,本县东部建有京师粮仓,有驻军镇守。泉店等村民众,吸收军队的练兵形式,初创数鼓舞,后逐步形成了以击鼓为主、鼓舞结合的艺术形式。表演时,鼓置于中,锣列于侧,群起舞蹈。多以历史战争故事为题材,以鼓数多少显示气氛,所以叫“数鼓”。现讹传称“素鼓”,数鼓有以下10种: 1.一面鼓:小山蓬;2.二面鼓:二马连环、秦琼双背剑;3.三面鼓:大山蓬;4.四面鼓:四马投唐、三战吕布;5.五面鼓:五子夺魁;6.六面鼓:六出岐山;7.七面鼓:七擒孟获;8.八面鼓:八虎入幽州、五龙二虎逼彦章;9.九面鼓:九子连环、八仙庆寿;10.十面鼓:十面埋伏。 双泉数鼓曾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获奖,继而又作为陕西省代表节目之一,赴北京参加了“五一”观礼表演,获优秀表演奖。1958年县文化馆改编的《雪里梅花舞新春》参加了渭南地区会演,获改编、辅导、表演等5项二等奖。 古琴音乐 传入华阴约有300年,今唯有华山玉溪道人闵智亭善操古筝。曲牌有:1.流水、2.胡茄十八拍、3.梅花三弄、4.渔樵问答、5.碣石调幽兰、6.阳关三叠、7.酒狂、8.广陵山、9.普庵咒、10.秋风洞、11.开古今、12.陋室铭、13.古琴吟等。 耶稣教音乐 1.崇敬赞颂音乐曲谱有九、2.教会生活音乐曲谱有十六、3.信徒灵修音乐曲谱有十、4.教主耶稣乐谱有五、5.特殊颂音乐有三。 华山道教音乐 乐器有钟、鼓、木罄(木鱼)。歌唱有领唱、齐唱两种,用于祈祷祝愿活动。 华阴自古以来,作舞歌唱者甚多。新中国建立后,有音乐造诣者众多。被陕西省音乐协会吸收为会员的有县文化馆杨甫勋。被渭南地区音乐协会吸收为会员的有杨甫勋、教师刘会亚、县剧团阎宏昌、电机厂工会张宏。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