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秧歌 一种群体舞蹈,源于民间,50年代前后,尤为盛行。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在队列前进中穿梭、掏花、绕舞彩带、扭动身体,因在表演时常伴以民歌小调,故谓“扭秧歌”。多于喜庆活动和配合民间社火进行表演。 高跷及扑蝶 高跷又谓“走高跷”,是扭秧歌的另一种形式。表演者脚踩三五尺高的木制腿子,装扮成某故事中的人物。高跷活动较为普遍,流传历史悠久。以岳庙乡西王村的表演最为精彩突出。扑蝶是高跷表演中传统的喜戏节目,多以纯朴可爱的乡村少女追扑飞舞的彩蝶为内容。 打花杆 50年代前后本县盛行的一种群体舞蹈。多流行于学校。舞具是一根4尺余长的竹杆,杆身着彩,两端嵌入铜钱之类的东西,表演者手舞彩杆,掏花踢碰,发出“呛呛铃铃”之声响,动作轻盈优美,节奏明快活泼。 腰鼓 解放后逐渐盛行全县的集体舞蹈,常用于喜庆、游行等活动。鼓身长约40公分,用彩色背带缚扎鼓帮两端的鼓环,挎于肩上,置鼓于右侧腰间,故称“腰鼓”。表演者双手各执一长不盈尺、尾端扎彩缨的直杆鼓锤,作扭腰、垫步、对击等击鼓动作。 锣鼓舞 大型社火活动中的队列舞蹈,流行于乡村,历史悠久。有绕旗队、锣鼓队、总指挥和令锣。故也有“绕旗锣鼓”之称。其人数少者三五十人,多者一二百人。队列威严,阵容壮观。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