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汉调二簧 又称土二簧,其音乐可分西皮(下调)、二簧(上调)、反二簧(阴调)曲调。每种又分倒板、一字、二流、三流、浪尖等基本曲调,艺人们根据剧情配调和变调。除基本曲调外,还有大开门、小开门、游调、浪头等过门曲调。 八岔 有“阴八岔”“阳八岔”两种。是以民歌为基础演变而成的地方小戏,如《站花墙》《吴三保游春》《蔡鸣凤辞店》等。其特点短小、活泼、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原无文场乐器,只用打击乐器伴奏过门,1950年后,才加进管弦乐器伴奏。 曲子 即陕南曲子。以围坐清唱形式,常出现在祝寿、闹洞房、节日联欢或茶馆中,三弦伴奏,瓷盘或牙子板敲打击节,多为自弹自唱或一人唱众人和,气氛热烈。曲调分曲牌体和民歌体两种:曲牌体有月头、月尾、背宫、紧数、慢数、剪剪花、打洞、三朵花、太平年、钉缸、银纽丝等;民歌体有虞美人、玉美郎、小四景、麻调、十杯酒、小十花等。内容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如《华容道》、《陈姑赶潘》、《水淹金山寺》、《尼姑思凡》等。它具有曲调优美、文辞典雅、通俗易懂等特点,适宜多种层次观众欣赏。 本县民间音乐,历来靠口耳相传和手抄本流传。20世纪50~60年代,县文化馆音乐干部协助地区中心文化馆搜集整理民歌10首,由省群众艺术馆编入《陕南民歌》一书。1981年,县文化馆文艺辅导组抽调人力,组成民歌普查小组,分赴各区,拜访民间歌手和老艺人,整理编印出《岚皋民歌》一集,收入音乐作品159首。1984年,普查小组又与地区采风小组联合访问榨溪乡唢呐艺人张道兴,收录唢呐曲牌21首,编印成《岚皋民歌》二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