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阴周报》 民国26年(1937)七月,抗日战争爆发,汉阴县教育会为了扩大抗日宣传,邀集各界人士组织汉阴县抗敌后援会,并以该会名义创办《汉阴周报》,内容以登载抗日消息为主。 27年(1938)十月武汉沦陷后,消息来源阻塞,《周报》内容则侧重于汉阴新闻。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报》除转载部分官方报纸新闻外,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登载地方教育和社会新闻。 《周报》每期印300份,赠送全县中、小学和有关部门。经费由县教育会拨付。汉阴解放前夕停刊,历时12年,出版500余期。 第二节 《汉阴报》 中共汉阴县委于1956年9月14日决定创办《汉阴报》,10月5日成立《汉阴报》社。是年10月30日创刊。初为5日刊,8开2版,11月份免费赠阅,12月1日开始订阅。1957年3月发行量为735份,1958年起改为3日刊,改刊后发行量增加,同年6月发行1600份。1958年12月并入《石泉日报》社。1961年9月恢复汉阴县,即筹备恢复《汉阴报》社,并调配了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当时全县财力拮据,于1962年3月停止筹备,以后再未恢复。 第三节 通讯报道 1950年4月,中共汉阴县委始设专职通讯干事,当年全县建立3个通讯组,发展通讯员30多人。同年7月,中共汉阴县委成立广播收音站,通讯工作则偏重组织收听和抄录新闻,并将重要消息编成油印《汉阴快报》,发至县级机关和各基层单位,供黑板报、广播筒宣传使用。1956年10月,《汉阴报》创刊,1957年1月县广播站成立并正式播音。当时的新闻通讯工作主要是组织发展通讯员,截至1958年11月共发展通讯员844人,《汉阴报》和广播站的本地新闻稿件不断增加。60年代初期,整顿全县通讯队伍,县级机关和各区、社先后建立通讯站(组),每年在地区以上报刊、电台用稿100篇左右;县广播站收稿在500篇左右。“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68年,通讯工作瘫痪。1969年县“革委会”成立通讯组,创办《汉阴通讯》,区、社和机关学校相应建立通讯站(组),同时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在地区以上报纸见报稿件90~110篇,其中省级报刊、电台5~7篇,县广播站收稿600~900件。1974年县召开通讯工作表彰会,奖励24个通讯组、20个模范通讯员。1977~1978年,全县有骨干通讯员50多人,同期见于地区报的稿件150多篇,见于省级报刊、电台的稿件10多篇,县广播站收稿在1500多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广播站恢复稿酬制度。全县通讯员发展到240多人,有155名骨干通讯员经常向县广播站和地区以上报刊投稿。每1~2年召开一次骨干通讯员会,先后培训通讯员200多人次。县广播站还聘请30名特邀通讯员、7名特邀评论员、15名特邀科技顾问,不定期编办《广播通讯》64期。通联工作的加强,投稿数量逐年增加。到1987年,每年平均见于地区报的稿件250多篇,见于省级以上报刊、电台的稿件10多篇。8年间,县广播站收稿45386件,每年平均5673件。 汉阴县广播站部分年稿件统计表 表23—3 单位:件
┏━━━━━━┳━━━━━━━━┳━━━━━━━━┳━━━━━━┓
┃ 年 份 ┃ 通讯员来稿 ┃ 自 采 稿 ┃ 播用稿 ┃
┣━━━━━━╋━━━━━━━━╋━━━━━━━━╋━━━━━━┫
┃ 1965 ┃ 533 ┃ 37 ┃ 492 ┃
┣━━━━━━╋━━━━━━━━╋━━━━━━━━╋━━━━━━┫
┃ 1970 ┃ 616 ┃ 33 ┃ 518 ┃
┃ ┣━━━━━━━━╋━━━━━━━━╋━━━━━━┫
┃ 1974 ┃ 853 ┃ 59 ┃ 680 ┃
┣━━━━━━╋━━━━━━━━╋━━━━━━━━╋━━━━━━┫
┃ 1980 ┃ 2912 ┃ 333 ┃ 1835 ┃
┣━━━━━━╋━━━━━━━━╋━━━━━━━━╋━━━━━━┫
┃ 1981 ┃ 4212 ┃ 429 ┃ 2411 ┃
┣━━━━━━╋━━━━━━━━╋━━━━━━━━╋━━━━━━┫
┃ 1982 ┃ 5443 ┃ 471 ┃ 2779 ┃
┣━━━━━━╋━━━━━━━━╋━━━━━━━━╋━━━━━━┫
┃ 1983 ┃ 5608 ┃ 433 ┃ 3092 ┃
┣━━━━━━╋━━━━━━━━╋━━━━━━━━╋━━━━━━┫
┃ 1984 ┃ 6504 ┃ 554 ┃ 3217 ┃
┣━━━━━━╋━━━━━━━━╋━━━━━━━━╋━━━━━━┫
┃ 1985 ┃ 6665 ┃ 608 ┃ 3571 ┃
┣━━━━━━╋━━━━━━━━╋━━━━━━━━╋━━━━━━┫
┃ 1986 ┃ 7412 ┃ 394 ┃ 4000 ┃
┣━━━━━━╋━━━━━━━━╋━━━━━━━━╋━━━━━━┫
┃ 1987 ┃ 6630 ┃ 553 ┃ 5904 ┃
┗━━━━━━┻━━━━━━━━┻━━━━━━━━┻━━━━━━┛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