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筒子戏,因主奏乐是大筒子故名。又称“小唱子”、“二棚子”和“啦呼儿戏”。是汉阴县主要剧种之一。 [CHAAD] 老艺人鲁仁贵保存的剧目有100多个,经常演出80多个,如《饭店会》、《双封官》、《万寿山》、《掉白扇》、《阴阳断》、《抱瓶》、《山伯访友》、《南桥汲水》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剧目。其内容主要是反映神仙鬼怪、风土人情。大筒子班社道具服装比较简单,一般上演2~4人的小戏,活动属于季节性和半职业性。早在清嘉庆时就有大筒子戏演出,解放前公义社较有名,艺人赵德占、邹老六、易正明、龚德美、隆应品、曹安亭、鲁仁贵和王家河的何天佑、何易奎、何易刚、何易典等在全县颇有影响。 民国《汉阴县志》载:“小唱亦二棚子,盖多生旦两角对唱也。污荡猥亵,当道以有伤风化已禁演矣”。因而,“二黄跑川,大筒子转山”,受到歧视排挤。解放后,对大筒子戏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建业余剧团,配合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活动。1962年陕西省音协派干部来县,协同县文化馆干部到二棚子之乡——王家河搜集整理大筒子曲谱,为《陕西地方音乐集成》提供资料。“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禁演。1979年恢复演出,蒲溪、三坪大筒子业余剧团先后演出业余作者郭诗兴改编的大筒子戏《假郎配》240多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传统剧《桑园配》参加了地区调演。1987~1988年每年平均演出80多场。同时,县文化馆还抢救搜集整理了部分大筒子音乐和剧目。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