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簧 又名“汉调二簧”,商州人俗称“土二簧”,与弋阳、昆腔、梆子一起,被称作中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四五十年代在本地影响较大的是大荆、腰市一带的“十大股”剧团,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演唱形式。今境内已无演唱此声腔的专业表演团体。 二簧何时传入,已无史籍可考。据《陕西戏曲剧种志·第一辑》记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商洛活动期间,军中已有戏班存在。清同治、道光年间,商州二簧班社颇多。名气较高的演唱者有吴小钱(宝卿)、赵安子(清平)。吴小钱擅长正旦,会踩跷,表演精湛、细腻。赵安子艺术造诣较深,能编能演,不断创新,外剧种艺人效赵氏者颇多。嗣后,龙驹寨江湖头目姚正创办的“广易社”和其侄姚天鹏所办的“善庆班”,民国初年州人张庆焕所办的“商县易俗社”,以及北乡的“同顺班”等,为二簧戏的繁荣培养出许多名角。其音乐属板腔体,唱腔主要有二簧(即“上把”)和西皮(即“下把”)两种。二簧曲调具有平稳、肃穆的特点,惯于表现沉痛、抑郁、悲愤、婉惜的情绪,多用于正剧悲剧的演唱。西皮旋律起伏较大,欢快流畅,善于表达舒畅、豪迈、洒脱、愉快的气氛和情绪。二簧戏做工细腻,表演认真传神,道白唱腔婉转与粗犷并存。表演程式灵活自如。主要流行剧目有《二度梅》、《二进宫》、《芦花荡》、《八义图》、《六月雪》、《田才吃馍》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