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黎夫 我们的干部首先要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同时,也可以从这类史籍中汲取一点营养。——《人民日报》编者 去年九十月间,我去陕西省商洛地区调查农村工作情况,翻阅了几个县的县志。相比之下,《镇安县志》颇有特点,我比较认真地看了一下,觉得其中有些东西,还是有些意义的。据《镇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这里有个县官叫聂焘,是湖南人,在此任职八年,比较勤于政务。聂焘的父亲聂继谋(别号乐山),是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人在七十七岁上来过镇安,回去一年半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虽有一些封建糟粕,应当摒弃,但还是值得一看。 首先,聂乐山在信中要求儿子安心山区小县供职,并要有所作为,为民造福。他写道:“尔在官,不宜数问家事,道远鸿稀,徒乱人意,正以无家信为平安耳!”信中说:“山僻知县,事简责轻,最足钝人志气,须时时将此心提醒激发。”“今服官年余,民情熟悉,正好兴利除害,若以地方偏小,上司或存宽恕,偷安藏拙,日成痿痹,是为世界木偶人。”聂乐山勉励儿子廉洁奉公,为民间办些好事。他说:“自己节省,正图为民间兴事,非以节省为身家计。同一节省,其中殊有‘义’‘利’之分。”“养廉银两,听尔为地方使用”。 聂乐山告诫儿子要事当躬亲,谦虚谨慎,指出,“诚能感人,谦则受益”。他教育儿子“不可自立崖岸,与人不和”。并说,“山城不得良幕,自办未为不可。但须事事留心,功过有所考验。更须将做错处,能触类旁通,渐觉过少,乃有进步。偶有微功,益须加勉,不可怀欢喜心阻人志气。” 聂乐山还把做官比作播种人,来勉励儿子,说“种子播地,自有发生”、“尔在镇安正播种之时,但须播一嘉种”。他说:“知县是亲民官,小邑知县,更好亲民。做一件好事,民间就沾一事之惠,尤易感恩。古有小邑知县,实心为民造福一两件事,竟血食千百年。” 200多年前封建制度下的一个老中医,能够这样严格地要求儿做“亲民官”,确实很不容易。聂焘也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他在镇安任职八年,奖励垦荒,修筑道路,兴办学堂,“以实心行实政”,为民间办了一些好事。所以老百姓对他奉调离职有些依依不舍。 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我们有崇高的理想、情操和责任感。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却不能认真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他们不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树立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思想,而是一味娇惯溺爱,子女违法乱纪,不但不坚持原则,还想方设法进行袒护包庇,其境界还不如200年前的一个聂老翁!还有一些同志,不愿在山区工作,对建设山区缺乏雄心壮志,没有宏图大略。在镇安县干部座谈会上,我建议镇安县的干部把县志中有关聂乐山老人和聂焘的材料看看,吸取一点有益的东西。我们的同志,应当保持和发扬延安作风,做革命的实干家,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出几件“为民造福”的好事,为建设山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 注:作者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副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1年10月视察镇安时,索阅《镇安县志》后所作。 (原载《人民日报》1982年6月6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