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眉户戏,亦称“曲子”、“迷胡子”。主要流行于陕西各地及山西、湖北、河南、甘肃、青海等省部分地区。因由陕西的眉县、户县的山歌、小调、童谣等发展而成,故名。亦说渊源于元明北曲,又吸收了户、眉两县的歌谣而成。清嘉庆、道光年间,已在舞台上演出。 眉户曲调众多,激越、委婉、缠绵皆备,易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有助于推展剧情。 民国26年(1937)12月,刘炳吉率领的西北农林科学校抗敌后援分会救亡剧团25人,来柞水作抗日救亡演出时,自编的《齐心抗战》一剧,采用眉户曲调,演出后颇受柞水人民欢迎。时柞水教育界的于翙鹏等人,抄回该剧曲谱。此后柞水不少中心小学和国民小学相继排演眉户小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中、小学在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中,将其它剧种的现代剧,移植为眉户,屡演不衰。1976年随着古典戏剧的开禁,县剧团、文化馆和部分业余剧团,相继自编、自演多幕眉户剧。 眉户剧在县境各地均流行,但局限于专业剧团、中小学业余文艺组织和水平较高的业余剧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