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绘画 美术绘画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宋熙宁五年(1072),鄜州名画工王易,曾奉诏前往东京汴梁参加大相国寺的壁画制作。历经元、明、清三代,以至民国,鄜地绘画多属工艺性质,有建筑绘画、殿宇绘画、壁画、墙围画、箱柜画等等,大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 建国后,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出现了宣传画、广告画、人物画、舞台布景画等。县文化馆有美术工作者,专门从事绘画创作和群众业余绘画的辅导工作。1978-1989年,共举办“工农兵美术学习班”、“农民画创作学习班”、“职工业余美术学习班”7次,350人次参加学习。举办绘画展览30余次,展出作品3000余幅。不少作品还参加省地展出评比。县文化馆美工樊发明创作的年画《咪咪扑蝉》,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10月,年仅23岁的美工杨万明创作的《鹊桥会》、《花烛夜》等在北京参加《全国首届风俗画大奖赛》展出,后又选送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新加坡等巡回展出。另有《西厢记》、《取经路上》两幅作品,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 书法 书法艺术古今相传,受到人们普遍喜爱与重视。俗言“字是出马一杆枪”,毛笔习字从来就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建国后,铅笔、蘸笔、自来水笔等书写工具的普及,又增添了“硬笔书法”。1978-1989年,县文化馆先后举办了两次书法学习班,有100余人参加学习;举办书法展览30余次,展出作品2000余件。被社会各界人士公认的书法行家,经常应邀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商业饮食等书写招牌、门匾、字号、横幅的有王文耀、惠文贵、李海发等,经常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书法诗词的有高兴海、杨明春等。 摄影 摄影是一门新型艺术。建国前,县城、张村驿等地虽有私人设立的照像馆,但纯属商业经营,不搞艺术摄影。1957年春,鄜县报社购买德制照像机1部,随着《鄜县报》的创刊发行,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在本县逐步发展,不断提高。至1989年,境内有国产进口等各种型号的照像机200余部,涌现出一批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中共富县县委通讯组、县文化馆以及长庆油田、延安地区乔北林业局等中央省地驻县单位和县城、茶坊、张村驿等商业摄影部都有比较齐全的摄影设备,均能够自行拍摄、冲洗、放大、洗印彩色照片。1978-1989年,县文化馆先后举办摄影学习班3次,参加学习者120多人次。举办摄影展览30余次,展出作品3000余幅,有的作品还选送到省地参加展出。 摄影艺术成臬累累者有魏至善等人。摄影家魏至善,富城镇人,陕甘宁边区时期就从事摄影工作。1951年,调延安革命纪念馆,专门搞革命文物的拍摄和展出工作。曾被新华通讯社国家总社和陕西分社聘任为特邀摄影记者。任职期间,发稿采用率超过正式记者,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其代表作《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文物》、《今日延安》等大型摄影画册,已分别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国家文物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