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戏班 吴旗原属定边、靖边、保安、华池各县边界地区,各县戏班均来演出。1933年周湾南崾崄李作模买了一付皮影戏箱,并请了两三个人开始演出皮影戏。1939年又买了一付戏装箱子,人数增至12~15人,开始在舞台演戏,演出剧目大多为传统折子戏,唱腔为眉户和陕北道情、陕北碗碗腔,活动范围大多在周湾、长城两乡和靖边县中山涧,有时也到宁塞川、颗颗川一带演出。除皮影外,还演过大型木偶戏,也演过大型本戏。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活动了30余年。40年代曾受过三边分区政府的奖励,并赠给一个金字匾,上书“医药卫生、文化娱乐”八个大字。 1951年,甘肃宁县人马振仓自筹资金办起了13个人的秦腔戏班,1953年接收合并为县剧团。主要演出秦腔传统剧目,也排演一部分现代剧。1958年自编现代剧《闹粮》,在延安会演中曾获三等奖。 1958年,文化馆办起了一个职工业余戏班,在吴旗活动了三年多。1961年县制恢复后,因县剧团成立而解散。 二、剧种 吴旗的戏剧均为外地传入,没有本地的地方剧种。从声腔上看有:秦腔、眉户、陇东道情、陕北道情、陕北碗碗腔;从表演形式上看有:皮影、木偶、古装传统剧、现代剧,秧歌剧等。古装传统剧、现代剧多用秦腔、眉户演唱。 三、演员 吴旗的戏剧由外地传入、故演员大多从外地招聘。50年代至60年代演员大多数是甘肃庆阳籍人。1958年,在延安调演时,尤化民获演出二等奖,康秀文、蔺清珍、申兰芳、王逸民获演出三等奖。70年代至80年代演员大多数是陕西关中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人民政府和县剧团曾在当地招收学员办了四期演员培训班。第一期50年代曾招收当地学员20多人,最后留团的有8人;第二期于1976年招收学员120人,至1978年留团的有22人,能登台演出的有19人;第三期于1978年招收15人,最后留团6人。1980年,自编现代剧《一页惨史》在延安地区戏剧会演中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蔺治锋、戈志军、蔺清珍获导演奖。1984年地区青年演员选拔赛,蔺彩娥、王玉莲获一等奖,高保玲、王俊、孙彩琴获三等奖。张明、王俊赴省演出《挡马》获省青年演员三等奖。1989年陕西省振兴秦腔委员会中年演员录像赛演,史明军、王荣获三等奖。 四、剧本 吴旗县戏剧的剧目,不管哪种声腔、剧种,绝大多数是采用历史传统戏的脚本,现代戏很少,自编自演的更少。50年代自编剧本《入社》、《闹粮》、《保安红》,80年代韩继新创编大型现代剧《一页惨史》、《连心桥》。其中《一页惨史》获延安地区戏剧调演剧本一等奖。70年代曾出现过眉户小戏。但因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没有生命力,至今还没有编出在省内有影响的好戏。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