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乐器 竽管 用芦苇管制成。其制法:取六七寸长苇杆一节,上侧钻6孔,下侧1孔。用细薄苇杆制成竽哨。吹奏时,发音浑厚圆润,共鸣度好,音色与黑管相似,是群众自制的民间乐器。 四音胡 群众自制的胡琴,由四根弦组成。音色平稳沉重,宽厚宏润,是秧歌小节目和演出道情小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唢呐 子长唢呐杆长一般为0.42米,用不干裂褪木(即埋入地下多年的柏木)制成。通常由上下手双人演奏,下手依附上手作低8度的简化演奏,小鼓、锣、小钗三种打击乐为伴奏乐器。吹奏者均用“鼓腮呼吸”的流水式演奏。 唢呐曲牌常见的节拍有4/4、2/4,但在同一曲牌反复时强弱交错频繁,时而拉长、缩短,时而加多、减少,变化多端,衔接自然。 唢呐的板式有:慢板、原板、中板、流水、二流水、快板、煞头牌等。 吹奏基本上遵循慢起、中续、快结尾规律。 子长唢呐的音乐特点是粗犷、奔放、热烈、明快、舒展,其不仅音乐清晰,刚柔相济,委婉动听,且具有纯朴、优美、浓郁的陕北风味,其基本节奏是:
唢呐曲牌多为七声性雅乐调式。其中雅宫、雅徵调式较为多见。由于#4的出现,使许多本来为4的或4其他调式也向雅调式靠近。调式转换一般在主音的五级上进行转换。徵宫转换、商徵交替、商羽交替较多。 唢呐班子一般由5人组成,分上下手两人吹奏,上手为主,下手伴奏,配有小鼓、疙瘩锣、小钗3种打击乐器,因场合、规模扩大,有时数班吹手合奏,打击乐器亦改用大鼓、大钗。本地风俗,每逢喜庆,必请吹鼓手助兴,民间有“锣鼓家什再足劲,没一对喇叭(唢呐)不能行”说法。近年来,全县有110多个唢呐班子,吹手250人,连同操纵打击乐者达600人。1984年,县唢呐协会成立,有会员25人。 1984年始,县文化馆的曹志富致力于陕北唢呐艺术的挖掘、整理、提高和推广工作:在演奏形式上,从小班子(一般由5人组成)单独吹奏发展到二三百人的集体演奏;从街头院落的自由吹奏发展到严谨正规的舞台演出;从单一的大唢呐吹奏发展到大唢呐、小唢呐、管子等多种乐器合奏。在吹奏内容上,由过去只吹唢呐曲牌发展到吹奏民歌、小曲、流行歌曲、进行曲、道情音乐等。1985年以来,曹志富组织唢呐手参加了《北斗》、《童年的朋友》、《羊马河战役》、《火种》等电影、电视片的拍摄或配乐,影响波及全国。 子长唢呐,以瓦窑堡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流派,东派风格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西派具有清爽纯朴特点。唢呐音乐分红、白事两类曲牌。红事曲牌有《大开门》、《小开门》、《得胜回营》、《收场曲》等;白事曲牌有《祭灵》,《吊孝》、《送丧》等。1985年,县文化馆编辑整理唢呐曲牌1 10首。 1985年,延安地区秧歌汇演,子长秧歌由唢呐伴奏,25杆长号向天长鸣后,锣鼓喧天,唢呐声阵阵,蔚然壮观,轰动了延安。1988年,甘肃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了由曹志富编曲,子长唢呐协会吹奏的《陕北唢呐·喜庆套曲》1万盘,畅销一空。十多名吹手曾为电影《童年的朋友》进行伴奏。薛增山、麻成海、薛守高、常体英、李树林、焦养亮等多次参加延安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
子长唢呐队在延安街头唢呐曲代表作《大开门》曲谱为:
(杨树有吹奏 齐建民记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