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米脂县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米脂县民间戏剧(2)
  2012-6-24 16:46: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1946~1949年,米脂中学文艺队十分活跃。利用庙会、集市演出歌剧《阎爱莲跑婆家》,宣传婚姻自主;假期到新解放区镇川、横山、靖边等地演出歌剧《血泪仇》、《穷人恨》、《刘巧儿团圆》,活报剧《高树勋将军起义》等,跋涉700余里,向新区群众宣传革命形势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1949年冬,赴民丰、民权、卧羊、杨家沟等区演出歌剧《刘胡兰》、眉户戏《越捞越深》和独幕剧《一颗手榴弹》、《常阴阳》等。
    50年代初,县内无职业剧团。绥德群众剧团常来县演出。1951年,再次成立业余晋剧团,演职人员40多名。剧团在本县和邻县活动,演出旧剧,群众称为“三队”戏。剧团聘请高宝成(山西离石人)教排《斩黄袍》、《铡美案》等,表演技巧有所提高,旦角冯学茹表演较出色。1953年,该团受绥德专区文代会表彰奖励。1965年解散。1954年米中文艺队排演大型歌剧《赤叶河》和话剧《新局长到来之前》、活报剧《火烧赵家楼》等。以后对外演出逐步减少。
    1956年11月,绥德群众剧团二队交米脂管理,一批年轻演员来县。本县又有了公办专业剧团,两个月内演出《法门寺》、《三滴血》等传统剧14场,观众5万人次。1957年,该团排练的大型秦腔《天梯》参加榆林地区现代戏汇演并获奖。1958年佳、米两县剧团合并为米脂剧团,下设秦腔、晋剧队,轮流巡回演出。1960年,秦腔队参加陕西省首届青年演员汇演,《金鳞记》受好评,常建荣(女)、刘康锁获优秀演员奖。当年,两队共演出309台,观众32万人次。1962年,晋剧队原归佳县;仍属米脂的秦腔队以传统戏为主,全年演出190场,观众10万人次。1963年,米中文艺队排演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1964年,县剧团排演《红梅岭》、《三世仇》等现代戏,与传统剧间杂上演。当年巡回演出185台,观众9万人次。
    1965年停演古典戏,县剧团排演一些小歌舞,在城乡演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传统剧一律封禁,县剧团卷入“运动”,业余剧团消声匿迹。大吼大叫、伸腿扬拳的红卫兵“造反”歌舞搬上舞台。1967~1968年,这类演出50多场。1968年,下放官庄劳动锻炼的县文工团(原县剧团)奉令和该村青年排演歌剧《红色娘子军》、秦腔《智取威虎山》。1970年秋,从西安学回秦腔《红灯记》。此后相继排演《沙家浜》、《龙江颂》等样板戏和《红扁担》、《高西沟人民学大寨》等小戏。1970年,文化馆在盘龙山举办样板戏普及学习班,把学唱样板戏小段推向基层。
    1973年起,县文工团先后排演碗碗腔《战斗的婚礼》、《迎来送往》等,道情剧《号角长鸣》、歌剧《浇地》等在县内演出或参加榆林地区汇演,一些节目获奖。其中既有自编的也有县文化馆组织创作的。各乡镇、学校、机关团体也掀起创作、排演现代小戏活动。1974年米中排演眉户剧《雷锋》、《风华正茂》。80年代全县小戏演出达到高潮,在县文化馆和文艺创作室辅导下,业余作者的100多个小戏与观众见面,其中有一些较好地反映了现实生活,20多个在省、地汇演中获奖,米脂被誉为“小戏之乡”。
    1978年,古典传统剧“解冻”,县剧团重新排练《十五贯》、《逼上梁山》等剧目,在本县和外县演出。在延安地区演出43场《三滴血》,很受欢迎。1980年,将电影《三凤求凰》移植改编为秦腔。此后数年,又排演秦腔《假婿乘龙》、《屠夫状元》、《程咬金照镜子》等,同时编演现代剧《水流千里》、《马家婚事》、《寸心悠悠》等。
    旧时,本县一些人因困苦所逼而从艺,跑龙套者居多。只有申怀高(米脂红)、冯庆眉技艺较高。申擅长武生、须生,身段干净美观,飘逸洒脱,唱、做、念、打皆具功力。他主演《长坂坡》中的赵云,《八件衣》中的杨知县等,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冯多演丑角,人们以“三花”称,竟忘其真名。他的辫子功极好,可绳吊辫子游台,且口齿伶俐、扮相幽默。然而,他们却得不到社会应有尊重。抗战时期,民主风行,米中许多男女青年学生,如高鹏、艾友、郭阳庭、王亚梅(女)、杜锦玉(女)等勇敢走上舞台,从米脂开始演剧,后来到延安,成为文艺骨干。新中国成立后是陕西或全国的戏剧界闻人。马健翎毕生献身戏剧事业,编创大型剧60余出,为一代戏剧大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米脂剧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演员。雷明亮(明亮子)为培养学员付出心血。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有常建荣、孙德民、王天中、冯君易、刘天祥、胡银洲、姜仲元、刘康锁、常锦荣、杨竹萍、高红霞、艾香玲等。从1947年到1983年,先后6次补充新学员。1985年后又陆续在关中等地吸收一些年轻演员,后继有人。常建荣(五儿)1947年9岁学戏,从艺40余年。戏路宽,演技出色,文、武生、须生、花旦和现代剧人物均曾扮演。所饰周瑜、赵云、杨六郎、况钟等传统戏主角和阿庆嫂、江姐、柯湘等现代戏主角,做功细腻,刻划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她起初学晋剧,擅长翎子功、扇子功、帽翅功,后把这些表演技巧用于秦腔传统戏中,更加炉火纯青。老艺人孙德民长期在米脂演出,精益求精。丑角胡栓(银洲)浑身是戏,举手投足皆成趣。米脂县剧团80年代培养出的女演员郭云琴后调榆林民间艺术团,1986年在全国首届金孔雀杯民歌通俗歌曲大赛中获优秀歌手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演唱二等奖。
    1979年后,县剧团每年下乡巡回演出200余场。一些乡镇也组建业余剧团,在本县或邻县大唱秦腔、晋剧传统戏,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1989年,全县演出戏剧100多台300余场,观众百万人次。1990年11月,县剧团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现代小戏调演,艾香玲获演员一等奖,史莉获二等奖;集体获综合演出一等奖和乐队伴奏奖。
    剧本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受延安新文艺运动影响,米脂中学的戏剧创作活动蓬勃兴起;较好的剧本有1940年秋31班学生集体创作的歌剧《十字路口》,1941年教师温剑风编导的话剧《炮火下的特务机关》,1942年殷参创作的话剧《喜事》等。1949年,教师李清明编出《一颗手榴弹》、《就是他》、《常阴阳》、《一把镢头》等独幕剧。
    50至60年代,米中和县剧团自编一些小戏剧。其中县剧团的《天梯》有一定生活基础。70年代本县戏剧创作逐步活跃起来,剧团编出《虎山英姿》、《幸福粮》等现代戏剧本。
    1973年后,县文教局重视小戏创作,县文化馆经常举办小戏创作学习班,集中业余创作爱好者学习、讨论小戏创作方法,修改剧本。数次邀请省群众艺术馆左明中来米脂指导写戏改戏,培养本县业余创作人员。
    1985年以后,县文艺创作研究室继续抓小戏创作,城乡40多名创作骨干不断有新作问世,先后有100多个剧本排演。其中有20多个小戏参加省地汇演,7个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个剧本被省电视台采用拍成电视片,2个小戏录音在中央广播电台和省广播电台播出。1978~1989年,艾绍青创作的秧歌剧《一双鞋》,碗碗腔剧《书记下乡》、《水流千里》(与艾绍荣合作),二人台《书记回家》,民歌剧《抓游医》、《马家婚事》、《寸心悠悠》(与高瑜合作)、小品《难得理解》等;朱玲创作的歌剧《浇地》,高治雄创作的碗碗腔剧《迎来送往》,高明德创作的民歌剧《卖猪》、《两代人》,郭思焕等3人创作的碗碗腔剧《撞亲》、李长江创作的《野味餐馆》、刘毓珠等人创作的《走不完的黄土路》等受观众欢迎。高治强为上述多数剧创作音乐,高万飞也为一些剧配乐。县文教局长李长直、文化局长朱国恩在任职期间重视戏剧工作,为这一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1985年,朱国恩获榆林地区戏剧创作伯乐奖。1990年8月,杜小铎的小品《夏天的故事》获陕西省戏剧小品延安杯大赛二等奖;11月《寸心悠悠》、《呼唤》两个小戏在全省青年演员现代小戏调演中获7项12个奖励。其中艾绍青获编剧一等奖。
①中路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兴于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等晋中一带,后称晋剧。今将四大梆子合称晋剧。
②实际是流行关中一带的中路秦腔。
③1941年该团调往延安成为西北文工团。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陕西省歌舞剧院,其中米脂演员较多。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米脂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李自成行宫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米脂黑龙潭
米脂杜斌丞纪念室 米脂永乐城遗址 米脂县城墙
米脂县高庙山常氏庄院 米脂县刘家峁姜氏庄院 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
米脂盘龙山古建筑群(李自成行宫 米脂县魁星楼和玉皇阁 米脂县西角楼
米脂县八仙洞 米脂县文昌阁 米脂县华严寺
米脂县文庙(孔庙) 米脂县学宫 米脂县衙署
米脂县美食 更多
米脂县美食:米脂果馅
米脂县美食:米脂煎饼
米脂县美食:米脂米 米脂县美食:米脂炖
米脂县美食:米脂羊 米脂县美食:米脂碗
米脂县美食:米脂肉 米脂县美食:米脂钱
米脂县美食:米脂煎 米脂县美食:米脂果
米脂火烧 米脂抿节
米脂县特产 更多
米脂县地方特产:小杂粮
米脂小米
米脂县地方特产:小 米脂小米
米脂红枣 米脂佳米驴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吴起糜粘画
最新更新  
·米脂县晋剧
·米脂秧歌
·米脂民歌
·米脂布玩具
·米脂镜画
·米脂壁画
·米脂纸扎
·米脂面塑
·米脂泥塑
·米脂砖雕砖塑
·米脂石雕
·米脂剌绣
·米脂剪纸
·米脂快板(莲花落、练子嘴)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