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歌,在定边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按类型可分山歌、山曲,酸曲、小曲、革命民歌、酒曲、信天游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群众文学艺术,生动活泼,颇具地方特色。 山歌、山曲也叫小曲,带有爱情色彩的称为酸曲,是民间百姓交流思想情感,表达爱憎好恶的一种特有形式。特别是酸曲,唱起来给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听起来给人一种甜滋滋的味道。定边县流行民歌名目繁多,曲调复杂,诸如《打马茹》、《盼五更》、《走西口》、《五哥放羊》、《兰花花》、《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送大哥》、《哭长城》、《卖老婆》、《绣荷包》、《十劝郎》等等。农村妇女一般都会唱几首或几段。40年代和50年代最为流行。这类民歌曲调、歌词一般以抒情为多,也有颂扬之类,还有讽刺嘲笑之类,如《舅舅挎外甥》就是嘲讽张六其人德行卑鄙,缺乏天理人伦的典型民歌: 1.天下共有一十三个省,没见过舅舅挎外甥。 2.白脖脖狗娃朝南咬,没出息舅舅又来了。 3.来了来了实来了,对面坡坡下来了。 4.来了来了实来了,清水河河过来了。 5.来了来了实来了,大门豁豁进来了。 6.左手拉着枣红马,右手又拿狐尾巴。 7.鞍子卸在磨顶上,马儿拴在槽头上。 8.鞭子挂在门篡上,铺盖揭在当炕上。 9.“叫一声舅舅你是听,你和我妈一娘生。” 10.“叫一声银强你是听,当朝当世没规程。” 11.“叫一声舅舅你是听,我妗子比我强十分。” 12.“叫一声银强你是听,你妗子没有你年轻。” 13.“叫一声舅舅你是听,这些事情做不成。” 14.“叫一声银强你是听,管他做成做不成。” 15.“你要走来跟上舅舅走,你不走来死在舅舅手。” 16.柜子打开穿衣裳,舅舅把马备停当。 17.手稍抓在鞍桥上,金莲扎在银镫上。 18.“我走后头你骑着马,咱舅舅外甥拉胡话。” 19.走到店里有人问,你就说舅舅寻外甥。” 这类民歌有长有短,曲调明快流畅,娓娓动听,歌词韵律强健、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解放初期,农村的小媳妇、大姑娘最爱传唱,有时三五人聚在一起,互相比唱,有时还弹起口琴比赛,热闹非凡。 信天游,歌词多以两句成韵为段,随编随唱,男人在四野、路途放开喉咙高唱,歌声粗犷豪放,高亢悠扬,令人荡气回肠。妇女们在磨道碾道,窗前灯下,唱起来,委婉细腻,情意绵绵。还有一种叫《打场歌》,类似信天游。每到冬季碾场时才唱,赶上牲口拉着磙子(碌碡),边转边唱。因为传说,这里的人是在上古年间从山西大槐树那里逃荒而来的,故每到冬天粮食即将入库时,难免思念起故乡,怀想祖先,悲喜交加,因而唱起了这样的歌曲,听起甚是凄楚。 革命歌曲,也叫革命民歌,以山西民歌曲调多见,如《刘胡兰》、《刘志丹》、《我送哥哥当红军》、《打宁夏》、《打老蒋》等,还有《妇女翻身求解放》,歌词这样唱道: “旧社会, 好比是, 黑格洞洞苦井万丈深, 妇女们最低层。 看不见那日月, 看不见那天, 谁来搭救咱? …… 共产党, 毛泽东, 他领导咱穷人见到光明。” …… 这些民歌在40年代唱红了解放区,唱出了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们的心声,确实也起到了唤起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所以到50年代还久唱不衰,时至当今,人们唱几句,仍然倍感亲切,回味无穷。 秧歌,曲调优美,歌词朴实,以《拜年歌》为主,一调多词,逢年过节,秧歌队每到一家门口,带来了乡亲们的问候和祝福,唱出了丰收,唱出了喜悦,老百姓非常欢迎。 酒曲,早期由内蒙古传入,在本县北滩比较流行,有起酒曲、敬酒曲、劝酒曲、散酒曲之分。曲调灵活多变,悠扬委婉,歌词即兴而作,出口成段。唱者双手递酒,边唱边敬,酒到面前,不喝也不便推辞,充满热情洋溢、喜庆和美的气氛,至今流传全县城乡,尚以北滩为甚。 打夯歌,也称劳动号子。四五人为一组,一人领唱,众口应和,唱词现编,信口而出,曲调高吭嘹亮,气势雄壮,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木夯、石夯随着有节奏的歌声腾空而起,凌空而降,将虚土夯实。六七十年代,在基建、筑路、筑坝等工地上皆可目睹耳闻。随着机械化、电气化的到来,至八九十年代不再多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