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定边民间文学创作在早几乎没有留存,民国时期曾有出现,然而,正式出版者未见。但城乡文化人编写传抄吟颂的民歌、歌谣不乏。如堡子湾乡农民高万福(人称高讲生)曾编写的《老鼠歌》等在四乡广为传颂。记叙长诗,四六句式,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多指发生在本县的大事,作者对民众极为同情怜悯,对国民党官府的腐败进行揭露抨击。可惜全文失散不齐,“文革”前,虽经文学爱好者陈兴旺拜请乡村苗存禄、陈滋俨等老先生回忆吟诵而收集整理成稿,但在“文革”初被人付之一炬。现仅节录几段: 开头写道: “民国家,坐江山,世事大乱, 捐民钱,养兵马,百姓遭难。” 对地震的记述是: “定边县,遭地震,民国九年, 十一月,初七日,大地震撼。 初震时,发生在,天黑傍晚, 大震时,正值是,七八九点。 鸡也飞,狗也叫,牲口惊乱, 一刹那,山崩裂,窑塌地陷。 霎时间,房屋倒,天昏地暗, 小孩哭,大人喊,声声惨然。 早动身,到屋外,生命幸免, 行动慢,在窑里,全家压完。 这场灾,死伤人,成千上万, 幸存者,失去了,原来家园。 灾民们,无家归,到处避难, 官府们,若罔闻,不问不管。” 记述民国十七年(1928),定边遭受前所未有的荒旱时写道: “十七年,天大旱,自古罕见, 整一年,不下雨,百草旱干。 曲子镇,庆阳府,上至边关, 数百里,无收获,未动刀镰。 十八年,老百姓,生活艰难, 吃树皮,嚼草根,野菜剜断; 卖儿女,抛家园,举家逃难, 村庄里,少人迹,多断炊烟。 那官府,要捐税,有增无减, 庶民们,无粮吃,饿死大半。” 在记述鼠灾时这样写道: “十九年,雨水多,广种连片, 庄稼好,长势旺,丰收在盼。 老百姓,一个个,喜在眉间, 孰料到,这一年,鼠害为患。 那老鼠,来势凶,世所罕见, 成大群,结长队,到处乱窜。 那老鼠,个头大,麻利简干, 长一对,胡椒眼,左顾右盼。 着一身,黄色毛,光滑好看, 狐狸嘴,狼耳朵,尾象皮鞭。 鼠见猫,无惧色,好似没见, 猫见鼠,也不理,睁眼闭眼。 咬衣物,吃粮食,全然不算, 咬庄稼,如同那,镰割一般。 好端端,田园地,它去作践, 一昼夜,咬的那,田苗不见。 田地里,筑鼠仓,土包堆满, 遍地上,尽留些,庇稼杆杆。 这老鼠,苦害人,实在短见, 哪一世,与人间,结此仇冤! 咬黄田,为的吃,情有可原, 咬青苗,胡作乱,为的哪般?” 在记述灾民偷盐换粮时写道: “为生计,灾民们,需要米面, 换口粮,冒风险,下池偷盐。 一头驴,能驮得,一百二三, 一个人,只可背,五六十碗。 白日里,不敢走,单等夜半, 怕只怕,碰上那,辑私盐官。 若遇上,盐局人,灾上加难, 吹胡子,瞪眼睛,鞭打绳拴。 能出起,盐本税,再交罚款, 没本钱,免不了,袋底朝天。” 陕甘宁边区期间,在40年代中,李季曾以定边农村破除迷信为题材写有叙事诗《卜掌村演义》。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颇受群众欢迎。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