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40年来有35人在省和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作品120多篇,单独出书20余本。如王蓬的短篇小说集《油菜花开的夜晚》、长篇小说集《山祭》等。王蓬的《牛绳大爷》被美国威廉士大学编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一书。周竟著作14本,《王奶奶的小枕头》故事作品获全国一等奖,《井新闻》转译评介。李耕书的《威风与威信》被西北大学中文系作为教材编入《范文选读》中。市农业银行青年赵智民创作57万字的长篇小说《早春的雾》,描写70年代初,一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人生旅途上奔波的故事,1990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发行。杂文作者刘隆有,1980年以来,在省以上60余家报刊上发表杂文300多篇,其中《关于千里马的食量》、《治谗之策》,分别获陕西、河南省级甲等和最佳作品奖。儿童文学作者伍长述的《菊花香》和《葫芦》分别收入《让我变成一只鸟》、《“贝利”球队和怪鞋》书中,由陕西儿童出版社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农二哥诗社社长蒿文杰的四篇诗歌、散文获全国和省优秀作品奖。还有30多名戏剧、曲艺工作者,先后创编200多个作品,现代剧曲占一半以上,在省和全国刊物上发表117篇。1956年,张世杰创作的《打麦场》被译成英、日文,介绍到国外。杨光、曾培仁创作的相声《我的师傅》,1976年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戏曲调演。1983年,薛登安、郑永德、曾培仁合写的方言话剧《独一无二》,获省计划生育一等奖,北京计划生育中心以《汉水情》为名,拍摄为电视剧播放。这个剧曾上演百场以上,省内外20多个剧团曾相继演出,有四个刊物刊登剧本,12个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张汉昌创作的秦剧《人鬼辨》,在本市国庆35周年调演中,获创作一等奖。又与张望黎、郑华山共同修改后,排练演出,被汉中电视台拍摄为舞台艺术片,并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创作三等奖。1983年,丁利创作的京剧《喜娃招亲》,剧本由《当代戏剧》刊登,获省文联举办的文艺创作“开拓奖”三等奖。农民作者刘金泉创作的《换招牌》,获省业余戏剧创作二等奖。曾兴武创作的陕南渔鼓《悲歌一曲伴雷鸣》、董福勋的二人转《双牛会》、相声《妙语暗示》等,分别获省一等奖和优秀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