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明清时期,本县文学创作较少《定远厅志·艺文》中选入诗44首,文39篇。民国时期,除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大量民谣外,也有少量的文学作品在民国镇巴县政府教育科主办的《镇巴简报》(后更名为《镇巴民报》、《新镇巴”上发表。解放后,本县文学创作得到重视和发展。县文化馆创作辅导人员既从事文学创作,又致力于组织和辅导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1963年9月,在本县响洞乡工作的董晓铎(董耕)创作出反映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的短篇小说《巴山松》,在陕西作协机关刊物《延河》发表。 自1980年开始,本县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和年轻化,作品层次和数量递增。1983年,以县文化馆为中心成立业余文学创作组。1984年12月,县文化馆编印了第一本本县作者的文学作品选辑《青果集》,共选入各类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54篇(首),24万余字。1986年7月,县文化馆创办十六开四版《狩猎汉》油印文化小报。1989年9月,县文教局、文化馆编印《镇巴县文学作品选》,选入1985年至1989年本县作者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文学作品62篇(首),20.8万余字。1990年初,县文化馆铅印八开四版文学报纸《镇巴文艺》内部发行,出版4期约8万字后,于1991年初更名为《镇巴文学》。此外,县内还有不少由文化站工作人员、业余作者和中小学师生创办的油印文学小报(刊)。这些报刊有《映山红》、《浅草》、《青鹤》、《泾洋河》、《楮河》、《春笋》等。1987年,渔渡镇成立“彼岸文学社”,发展会员20余人,主办16开《彼岸》油印文学刊物,至1990年底已编辑4期,10万余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