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代道光年间原公何家庙人何炯若根据明洪武年间同名小说,参照《再生缘》弹词,创作《芙蓉剑》。全剧分24场,始于“议婚”,终于“脱靴”,为故事性很强的连台戏曲剧本。后更名《孟丽君》,分为4本、6本或8本。初为汉调桄桄,后移植于其他剧种搬上舞台,成为优秀传统剧目。 民国年间戏曲创作,有原公人尚思信所写的大型汉调桄桄《爱叶山》;上元观人龚逢春写的大型秦腔戏《送别》。上元观人余礼伯,抗日战争时在西安求学,从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获得教益,编写《抗战胜利》一剧,给速战论和不抵抗主义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由民众剧团排练演出。解放后余礼伯为配合土地改革和取缔反动会道门,创作现代戏《土地回老家》和《一贯道害了我》。 1955年后何志文、王祥玉、田隆庆的剧作较多。陈家湾乡人张振第(笔名苏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东欧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翻译出捷克斯洛伐克著名作家伊拉塞克的剧本《杨·胡斯》,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此外王祥玉、衡世燕还有一些曲艺作品,分别在《陕西日报》、《群众文艺》、《陕西农民报》刊登发表。 陈显远,柳林镇人,原为小学教师,1953年调南郑县剧团创作、1973年后在汉中地区文教局、群众艺术馆、文物管委会工作,并兼任上海市大学生历史学会顾问、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研究汉中地区文物古迹,对碑石考辨颇有见地。著有《汉中地区名胜古迹》、《张良与留侯祠》、《陕西分区简史》(汉中部分)、《汉中碑石》等。198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