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县文化馆征集收藏的古、近、现代书法作品333件,其中明4件,清151件,民国时期100件,现代39件,不知作者时代的39件。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藏48件,其中清代34件,民国时期14件。此外民间私人尚藏有大量书法作品。收藏的书法作品中有中堂、对联、手卷,书体有楷、行、隶、篆、草等。大部分为本县人手笔,少部分为外籍名家佳作。 外藉名家佳作中,有明代唐寅(1470~1524)的行书中堂,董其昌(1555~1636)的行书手卷,清代刘墉(1719~1804)的手卷,王文治(1730~1802)的手迹,吴昌硕(1842~1927)的石鼓文和于右仁的墨迹。 清初至今,本县亦产生一些有影响的书法人才。清代著名者20多人,其中影响较大、作品传世的有:谭公鼎,字雪海,原公人,顺治年间举人、工书善画,行草书宗怀素,善作长幅立轴。田种玉,字乐原,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五经博士,善书法。高树勋,字南渠,高家村人,道光年间进士,官道尹,以书法著名,人称“文章太守”书宗欧阳询《九成宫》,曾有书刻《九成宫》字帖传世。张绳直、字祗若,号柳堂,关庙堡(今关王堡)人,乾隆年间贡生,官知县,曾著《临池臆说》,石刻碑文存五门堰文管所。王德嘉,字筱垣,城内人,官知县,西安碑林刊有所临《争座位》帖。王德铭、城内人,官教谕,四川嘉定(今乐山)刊有所临《枯笋赋》帖。周梦龄,清拔贡,善欧体。陈毅、字晓云,城内人,初摹颜体,继研篆、隶,用笔磅礴雄厚、尤精篆刻,清末民初其书法与康有为齐名。 民国年间,本县在书法艺术上影响较大的有演树勋、张叔亮、张永恒、熊文涛、卢实卿、蒋翔南、王行让、桑碧涛、高道天、陈俦九、郑伯愚、王锷、史敬王、刘汉锷、刘鹏程、刘鼎庵、周鼎文、梁文超等10余人。 1950年后,本籍人和长期在本县工作的外籍人,书法艺术较有成就的有:卜哲民、郭登岑、谢元忻、赵伯英、张振蛰、陈竹朋、宋启文、铙士麟、陈振国、王行俊等。卜哲民、河北人,1988年卒,终年93岁,他曾留学日本,1950年后一直在本县工作,文史及考古知识渊博,尤其对甲骨文有研究,书法亦擅长甲骨文,在汉中颇有影响。陈竹朋,升仙村人,1919年生,现任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他长期潜研书法艺术,重视传统功力,楷、行、篆、隶、草诗体兼擅、亦工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全国书展,曾在日本展出并入集。在全国书展中5次获奖。汉中地区名胜碑碣、匾额,板对、招牌、榜书多有其墨迹。近10余年,书写字帖有《毛主席诗词》、《楷书结构习字帖》、《注音百家性》、《新道德三字经》、《楷行隶篆四体新编千字文》、《小学生守则》等出版发行。其中《楷书结构习字帖》迭次再版,总印数已达43.27万册。宋启文书宗北魏,功力深厚,并擅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地、省及全国书展。陈振国书宗柳,作品多次参加全省书展。铙士麟,幼时家贫,酷爱书法,13岁即撰写对联。后在县木器厂专书牌匾,善楷、行。1984年国庆,作品入选省政协书画展。王行俊的作品,1990年获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三等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