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曲子戏 眉户曲子传入汉中后,与汉中民歌小调结合,其唱、白归韵以汉水流域的语音为基础,吸收《五月花》、《九月菊》、《莲花闹》等本地民歌曲调,形成为汉中曲子,流行全县。曲子戏先由念曲子(清唱,不用乐曲)发展到配乐,以三弦、板胡、琵琶、笛子、碰铃、碟子、四页瓦等乐器伴奏。民国时期,汉调桄桄、汉调二簧戏班子又吸收利用曲子登台演出,发展为完整的曲子戏,并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具有音乐优美、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表演细腻真切、板调变化灵活、地方色彩鲜明等特点。民间有72大调、36小调之说,深受人们喜爱。流行剧目有:《打樱桃》、《打面缸》、《二姐娃害病》、《大钉缸》等折子戏。建国后,专业、业余剧团曾创作移植演出现代曲子戏如《雷锋》、《卖余粮》、《渡荒年》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