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 在民歌中占大多数。本县民间俗语有“山歌无假戏无真”之说,证明山歌是劳动人民真实情感的表露。 山歌歌词有很多是劳动中即兴而作的,如《采茶歌》、《锣鼓草》、《栽秧歌》、《磨儿调》等。唱山歌的旺季也常是春、夏采茶、薅草和秋收之时。 若是打对台唱盘歌,一场歌可持续很长时间。山歌又分“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4种。山歌号子无词或词少,而衬词较多,所以有“词短号子长”之说。山歌号子用假嗓演喝,旋律起伏大,长音多,但音域不宽。山歌调子是对有词并有固定曲调的山歌的习惯称呼,往往一歌多名,或一调多词。唱法有假嗓、真嗓两种。假嗓唱法俗称“拉调子”,类似山歌号子,真嗓即用平腔演唱。 山歌调子语言生动,曲调手法巧妙,有较强艺术表现力。通山歌则指普通流行的一种通用格式的歌,其歌词格式一是规整的“五句子”——前4句多用比兴、第5句点明主题;一是“联八句”——在“五句子”的第二或第三句之后到结尾之间,插入若干句“赶句”,其曲调格式较为固定,一般以第1、2句为音乐主题,第3句为第2句的变化重复,第4、5句又是1、2句的变化重复。低山地区流行调式音列是6123(羽),高山地区流行调式音列是5612(徵)。锣鼓草是薅草农忙季节敲锣打鼓唱山歌,激励劳动情绪、减轻疲劳的一种方式,一般由一人领唱,两人和锣鼓及帮腔,歌词内容多为即兴创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