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芯子始于明末清初,由华阴县和河南省杨家村传入西姚、代字营一带。芯子装置:主要演员1人立于特置的方桌中间、用铁架穿过演员袖、裤固定在方桌中间的木杆上,选配婴儿装扮生、旦、净、丑系立于主要演员手、肩内的铁杆。每一方桌谓之1抬,表现1个故事或1出戏人物。依剧目内容婴幼儿3—5人,有的10余人,最多的有30余人。体壮力强小伙肩抬,锣鼓声中列队而行,精湛、惊险,造型优美。 建国后,抬芯子改用手扶、小四轮拖拉机装载运行。1965年前,西姚村与代字营村每年农历正月就地表演。1969年、1972年,西姚村芯子进县城演出。19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西姚村32台芯子进城表演,演出队700多人,观众3万余人。1987年农历正月十八日,管南的高跷、代字营的芯子进城演出,观众2万余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