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唢呐演奏 榆林唢呐演奏历史悠久,多在婚嫁、丧葬、祝寿、闹秧歌、庙会等场合演奏助兴。一般由2人演奏,其音一高一低,和谐配搭,以小鼓(婚嫁用一对大鼓)、小镲、铜锣伴奏。本境清泉一带唢呐演奏具有一定特色。在婚嫁演奏时,除击鼓、拍镲者边击鼓拍镲边扭舞外;两演奏唢呐者边吹奏,边不断耍着演奏花姿。两人时而相对吹,时而相背吹;时而大转身吹,时而一前一后转呈“8”字吹,一人仰头吹,一人则低头吹,其音一高一低,一长一短,一呼一应,配搭默契,活泼有趣,群众都很爱听看。1992年全市唢呐乐班达100多个,吹奏曲牌有“大摆队”、“将军令”、“隔河叫”、“西风烈”等40多种。清泉乡新庄则、镇川镇何庄唢呐艺人很多,有“吹手村”之称。 陕北说书 本境农村盛行请民间盲艺人说“平安书”。说唱艺人手弹三弦,腿缚说板,凳旁放惊堂木等,有白有唱。过去多说唱历史题材侠义、迷信等内容的故事。50年代起,开始说《打宜川》、《改造二流子》等新书。1963—1985年,县文化馆举办说书盲艺人培训班16期,每期参加人数15~25人,主要教授新书词、三弦的演奏及对盲艺人进行思想教育等。80年代起,有些说书由1人变为多人,并增有二胡、碰铃、锣、鼓等乐器伴奏,有的还配扩音设备。书词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化,有历史侠义、民间传说神话、笑话,以及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计划生育内容的段子。本市盲艺人谢志存(鱼河峁人)从事陕北说书30多年,在各种曲调的弹唱方面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他说的一些段子已由市文化馆干部杜呈波整理选入1991年出版的《中国陕西曲艺卷》。 评书 本市俗称“讲古朝”,过去艺人多在街头或公共场所讲书,收取一些小费。一般讲书者手执竹扇,前置木桌、惊堂木,内容是古典小说等。农村“讲古朝”一般在农闲时,不分场合,由被誉为“讲古朝能人”讲书,内容有侠义小说、民间神话传说、笑话等,封建色彩较浓厚。60年代,镇川有名气“讲古朝”者何名彦(关中长安县人,原在镇川图书馆工作)在讲《聊斋》时,多先背诵书中文言文,然后讲演,人们很喜欢听。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