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阳区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榆阳区戏剧
  2012-11-12 13:21:0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明、清时,境内许多寺庙建有乐楼、戏台,乡人即“赛神演剧”。流行的剧种主要有晋剧、秦腔、眉户以及碗碗腔和陕北道情为腔调的皮影、木偶剧。“五四”运动后,歌剧、话剧亦在本县兴起。
    晋剧 清同治年间,榆林城人张陆士从山西请来数名晋剧艺人,又招收学戏儿童30多名,在本城东山洪济寺授艺。后从北京购置戏装,在城乡庙会及官府堂会演出。光绪、宣统年间,道台衙门吹鼓手马德存、徐起世合办“娃娃戏班”演出。辛亥革命时,徐起世同杨昆山策动榆林起义,马德存向道台杨卓林告密,被徐所杀。杨昆山离榆后,徐起世逃到山西汾阳,戏班即散伙。民国初期,榆林城人张鞋、田驴驹各收领游散艺人,每年暖季演庙戏,冬季散伙各自谋生,这些艺人们大都年迈嗜好烟赌,服装、道具破旧,人们称之行乞“烂班戏”。另有高花园等领过晋剧“坐班子戏”在城乡演出。民国时期,晋剧名角乔万顺、丁果仙等亦到本县唱过戏。建国后,本境晋剧多由外地来的戏班和剧团演出,80年代被誉称“金嗓子”的晋剧演员王应应、王爱爱等先后多次到本县镇川黑龙潭等地演出。1984年,镇川严全贵(严二)组办晋剧团,演员多从山西临县招聘。后因收入不能维持生计,于1992年散伙。本境上演的晋剧大多为传统戏,如《打金枝》、《八件衣》等。
    秦腔 民国初期,驻清涧井岳秀部石谦旅长所领的秦腔戏班经常来本县演出。因石谦腿拐,故群众称其戏班为石拐子的戏。民国25年(1936),高双成出任国民党86师师长后,随带1个秦腔剧团驻榆。经常演出的传统戏有《五家坡》、《三回头》、《玉堂春》、《苏武牧羊》、《韩宝英》等。抗日战争时期,该秦腔团从西安“易俗”、“进化”等剧社招聘名角演员10多名,如名旦陆三民、王建生,名丑阎振俗、袁乃中,大净何志刚,小生杨应中、庄正中等。32年(1943)该团第1个旦角女演员杨秀英登台演出,轰动榆林城。这时期,该秦腔团人材济济,频繁演出,尤其34年(1944)城内中山堂剧院建成后,剧院几乎天天演戏。上演传统和新编戏目达70多本,折子戏80多个,秦腔戏剧在本县空前盛行。
    1949年6月该国民党22军秦腔团随军起义,改编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独立二师文艺宣传队。此后隶属、名称几经变易,1954年改为榆林专区人民剧团,调整歌剧演员,成为专业秦腔剧团,并相继招收一批青少年演员,其中有不少女青年学演旦角等。50年代至60年代初,秦腔戏剧在本县十分流行,除专业剧团演出外,如镇川、榆林城关等业余剧团都上演秦腔折子戏。这时期除演出《三滴血》、《游西湖》、《劈山救母》等传统历史剧外,还上演新编现代戏《三世仇》、《穷人恨》、《夺印》等。1956年,在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中,演员乔德福、袁乃中、陈玉龙获演员二等奖。1960年,在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中,秦腔演员王金玲、黄云霞、高万清、马青云获优秀演员奖。1964年起,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禁演古典戏,只准上演如《红灯记》、《芦荡火种》、《两颗铃》等几本现代革命戏。“文革”中,许多中、老年演员被批斗,或调离剧团。本县所留秦腔演员多改演歌剧、话剧。70年代末,被调出的中、老年演员陆续调回剧团。1978年地区剧团先后上演秦腔《八一风暴》、《三滴血》之后,秦腔戏剧在本县城乡及庙会广泛演出,且多为传统历史剧。1984年,在陕西省秦腔青年演员调演中,新秀演员耿建华在《杀庙》中饰演韩琪,获演员一等奖,张艳丽、姜红梅在《见皇姑》中分别饰演秦香莲、皇姑,各获演员三等奖。这时期,本县榆林城、安崖、镇川乡镇亦成立过业余秦腔剧团,在集市、庙会上演传统秦腔戏。榆林城业余秦腔剧团演员多是过去的专业演员,如吴世元、胡马奴、张玉翠等,他们演技都很高,人们很喜欢看。1985年,由于境内农村群众喜欢看传统秦腔戏,县文工团只好由演歌剧改演秦腔戏,并从关中等地相继招聘导演多名,演员30多名,本年排演出《游西湖》、《游龟山》两本大戏,折子戏《断桥》、《女起解》、《杀狗劝妻》10多个。1986—1990年市文工团每年平均演出212.2场次、观众16.78万人次、收入4.5万元。1991年以来,由于一批优秀演员相继调离,加之受影视节目的冲击等,戏剧演出不景气,市文工团只能在春夏季下乡为庙会演出几十场次,亦有外地剧团来本境演出的。
    话剧、歌剧 民国12年(1923)春,著名的共产党员和新文化运动活动家魏野畴应杜斌丞邀请,来到榆林中学任教,随即组建成立学生剧团,始排演反封建等内容的话剧、歌剧。如《孔雀东南飞》、《麻雀和小孩》、《可怜闺里月》等。抗日战争时期,话剧及一些小歌剧在本县兴起。民国29年(1940)秋,由教育界一些进步师生组建成立“长城剧团”,通过演出反映抗战内容的话剧、歌剧、歌曲等唤起民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先后演出主要剧目:话剧有《夫与妻》、《国家至上》、《蜕变》、《家》等;小歌剧、歌曲有《好丈夫》、《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进行曲》等。此外,这年8月间,西北摄影队在榆拍电影时,还演出话剧《中华万岁》,参加演出的著名演员有吴茵、舒绣文、黎莉莉、周伯动、陈天国等。
    50年代初期,学校的业余剧团和专业文工团盛行演出歌剧、话剧。上演主要剧目有:《刘胡兰》、《白毛女》、《朝鲜女儿》、《婚姻自由》等。1954年后,歌剧、话剧演出场次减少。1964年禁演古典戏剧后,本县各业余文艺宣传队和专业剧团主要演出歌舞剧,以及《夺印》、《千万不要忘记》等几部话剧。1971年9月,专演歌舞剧的本县专业文工团成立。起初多演出一些自编小歌舞剧,如《女石匠》、《买铁牛》、《丰收之后》等。1979—1984年,先后演出大型歌舞剧有《兰花花》、《江姐》、《刘三姐》、《甜蜜的事业》、《牧童与小姐》等。这期间,地区文工团多次演出由本团创作的《普通人的命运》。1985年县文工团改演秦腔剧后,歌舞剧在本市上演减少。80年代至1993年,话剧基本没有上演。
    陕北道情、眉户 民国时期,外地皮影、木偶(俗称布袋戏)小戏班来到本县城乡小庙上演出时,多用陕北道情和碗碗腔调演唱小戏。建国后,陕北道情、眉户剧逐渐盛行,已成为群众喜爱的剧种之一。眉户剧较流行的大本戏有《梁秋燕》、《小二黑结婚》等。本市业余、专业剧团自编自演的戏多为陕北道情和眉户剧。
    附记:
    民国9—10年(1920—1921),河北省庆乐园戏班驻榆林城演出河北梆子戏。起先在官绅家演堂戏及庙会上演敬神戏,后在灵官庙(令公安局)卖戏。该戏班有不少女演员,如莜凤英、莜月英、夏翠玉等后来均颇有名气。当时榆林城人视为稀奇,称之“坤角戏”班,每当戏班女演员们外出,总尾随一群小孩,他们还编唱顺口溜:“生香瓜好跳,四菊花带俏……”。
    抗日战争时期,驻榆各机关的外籍职员组织有京剧班、评剧班等,常在节日、募捐游艺会上,或清唱或演出京剧、豫剧折子戏。80年代,镇川黑龙潭庙会多次从河南请来豫剧团演出。

编辑:秦人
榆阳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阳青云寺
陕北好江南—南泥湾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
榆阳区旅游景点:榆林卫城 榆林秦直道 榆林民居
榆林塔 榆林牌楼 榆林文昌阁
榆林凯歌楼 榆林钟楼 榆林楼阁
榆林庙宇 榆林武学 榆林书院
榆阳区美食 更多
榆阳区美食:苦菜粘土豆(山蔓)
榆阳区美食:杂面抿节
榆阳区美食:凉面 榆阳区美食:皮冻
榆阳区美食:疙瘩汤 榆阳区美食:炖羊骨
榆阳区美食:杂面抿 榆阳区美食:家常麻
榆阳区美食:圪坨 榆阳区美食:黑愣愣
榆阳区美食:苦菜粘 榆阳区美食:榆阳炖
榆阳区特产 更多
榆阳区地方特产:草畜产业
榆阳区玉米
榆阳区地方特产:地 榆阳区地方特产:草
榆阳区玉米 榆阳区小杂粮
榆阳区马铃薯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