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县民间美术作品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计有骨、石、砖、木、竹、泥雕、陶塑、壁画、门画、农民画、刺绣、挑花、扎染、蜡染、竹藤编织、纸扎、剪纸及泥、布玩具等40余种,各具精、优、绝、巧之特征。 (一)雕塑:1982年在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骨雕人头像,是为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骨雕珍品,被列为省级文物十最之一的国宝。 清末,高川艺人姚久美,传说能在与人言谈之间捕捉对方特征,袖筒捏像,唯妙唯肖,其遗作《巴山老人》,坐于围椅上,神态安详;另一作品为一老叟作思考状;亦栩栩如生(现存于文化馆)。 木雕艺术在本县由来已久,广泛应用于门窗户格。宫灯匾额以及桌椅边框的雕花,图案镂空,备极精巧;其他如木雕神像,木壳面具,木偶头像等亦多精品,文化馆现存“武魁”、“土地”、“歪嘴”等木壳面具造型生动。1983年,城关艺人李世久复制7具,分别被中国舞蹈研究所和省群艺馆征集收藏。杨营乡老农张天新的根雕作品也颇具特色,《陕西日报》及省电视台曾分别介绍他制作的奔马与骆驼等作品。 (二)挑花刺绣:据旧志载“女工之刺绣,其精妙不在顾绣、湘绣之下,有秀巧之美,无粗拙之态……”本县挑花分架花与结花,刺绣分扎花、割花、游花等,常见作品有为敬老祝寿用的《松鹤延年》,新婚嫁娶用的《龙凤呈祥》、《迎亲图》及戏剧图案《三娘教子》、《水漫金山》、《槐荫树》等。在收得的一幅7寸见方的架花手帕上,绣有花轿3乘,骡马2头,食合4付,人物64个,接迎有序,仪杖缤纷,鼓乐齐鸣,其细微处如轿上的窗花,披戴的彩巾,均经纬分明,一丝不苟,反映了乡土迎亲风俗的生动场面。另有东岳庙帐幔半幅,高5米,宽5.5米,上绣神荼郁垒,着盔甲,持宝剑,豹头环眼,浓眉飘髯,乘龙骑虎,鬼怪托足,形象十分威武。1986年6月,被省上选中,复制送法国展出。 (三)门画及宗谱画:本县门画颇具特色,其中尤以油漆门画(俗称落地门神)工艺独到,系用土漆、桐油及灰泥搅拌,挤压在门板上,构勒成人物形象,阴干后彩画涂油即成。现存马家山、龚家营、丁家塝3处9对油漆门画,图案精细,线条匀称。民间画师风格各异,有的重神采、手法夸张,有的则近于写实。这些门画多用于寺庙山门,色泽经久不衰。1986年6月,省、地征集柏树垭乡落地门神两幅,送往法国展出。 沙后乡发现宗谱画一幅,长160公分,宽90公分,上画宗祠殿宇、列祖列宗,灵牌上书姓名、生卒年月,构图细腻,五色涂染,技法属于工笔,在民间美术中颇为罕见。 (四)农民画及儿童画:本县农民画起步较晚,但民间有绘画才能者颇不乏人。1983年10月,文化馆组织农民画15幅,地区展出11幅,其中桑园乡农民孙崇正的《山村小景》被省上选送参加全国农民画展。另有《农家乐》及《小院》被省群艺馆收藏。1984年6月,西二中学生张坤,创作儿童画《参观》,参加了省和全国儿童画展,由省群艺馆收藏。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