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惯统称社火。现辖境内的芯子以未央宫乡大白杨东、西两村和草滩镇八家、景家、文家、王家堡较为驰名。大白杨一带以铁芯子(俗称高杆芯子)为主,草滩一带则以“桌芯子”(俗称低芯子)见长。 大白杨村的社火起于何时,无确切史料记载。据对该村民间老艺人张志坤、张志林等人的访问得知,大白杨的社火至少已有五六代人。据张志林回忆,他老爷曾对他说:同治元年村里耍社火时,他老爷的曾祖父就曾领着他老爷从城隍庙一家买卖铺子把村里藏了多年的戏装要了回来。又据老艺人王栓印回忆,村里的祖辈们常说,封至模在筹办易俗社时,因经济力量不足,还请过大白杨的社火到大莲花池(今莲湖公园)公演筹助资金。又据易俗社老艺人雷振中回忆说:“大白杨的社火会和易俗社是多年的老交情了,过去正月十五、二月二大白杨耍社火时,孙省国、李可易还给他们帮忙勾脸谱呢。” 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和支持,大白杨社火如鱼得水,从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起(“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每年春节都耍社火。1956年大白杨村的社火曾参加陕西省民间花火社火表演大会,并于同年和1959年两次进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表演。 图20-2 社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牿神文明的进步,大白杨社火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很大改进。在形式上由过去的人抬芯子逐步演变为架子车(两轮木斗车)、小四轮(即小拖拉机)装芯子到目前的汽车装芯子。在内容上由以前的单纯装扮古典戏,逐步发展为装扮《白毛女》、《刘胡兰》以至80年代的《计划生育好》、《勤劳致富奔小康》等配合政治、生产等中心任务的新型民间艺术。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村民们以极其喜悦的心情装扮了《三打白骨精》、《林秃子现原形》、《“四人帮”落网》等新的造型游行宣传。由民间艺人靳克勤设计的以反映农、林、牧、副、渔等为内容的巨型彩车芯子,参加了西安市在新风公园举办的国庆游园活动。彩车芯子沿环城西路经过小寨什字,由和平门入城,沿西五路、莲湖路一线穿城而过,市民赞不绝口。1984年春节,大白杨东、西两村打破多年不合的旧习,两村同打一面门旗、同用一队锣鼓沿街表演。对此,《西安日报》1984年2月16日在二版头条以《富裕人心齐,白杨社火新》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草滩镇一带的桌芯子、社火由湖北、山东一带迁入的移民传入,以4人、8人或16人组成的杠抬桌芯为特色,为域内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