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群众性舞蹈活动兴起于50年代初的秧歌队。最早开展舞蹈演出的是谭家人民公社白花村俱乐部,演出的第一个舞蹈是陕西省歌舞团创作的《喜开镰》。该村还创作了舞蹈《摘棉舞》。60年代马旗寨人民公社孙家湾村创作演出的《我是公社女民兵》,先锋大队创作演出的《巡水》、《练兵场上》,南康村创作演出的《种菜歌》,六村堡人民公社关庙村创作演出的《碟子舞》、《红绸舞》,汉城人民公社盐张西村演出的《修渠号子》等,受到观众好评。 70年代,舞蹈活动更为普遍,马旗寨公社知青宣传队创作的舞蹈《我是公社八大员》、《中日友谊万古长》,马旗寨小学的儿童舞蹈《全世界儿童团结紧》、《皮筋舞》等,在接待外宾演出中受到称赞。70年代后期,具有校园特色的少年儿童集体舞覆盖全区,各小学均开展集体舞活动。1976年1月,省群众艺术馆在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操场召开的陕西省少年儿童集体舞创作表演现场会,郊区10个小学代表队(每队100人)进行集体舞表演。其中未央地区的和平、六村堡、马旗寨、南康村、高铁寨等5所小学代表队表演了创作舞蹈《大寨红花四季开》、《我是小海军》、《红小兵练兵忙》、《植树歌》、《我是公社小司机》、《长大要当解放军》等15个集体舞,受到省舞蹈界好评。 80年代,舞蹈活动更加活跃,驻区银行系统的《脚铃舞》、《华尔兹舞》和陕西第十棉纺织厂创作的《观红灯》、《纺织姑娘》等,均展现了群众舞蹈活动的时代特点。煤矿机械厂子弟小学创作的儿童舞蹈《庆丰收》,荣获国家文化部创作演出三等奖。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