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至县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走近周至皮影
  2011-5-5 13:07:2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皮影,又称“影子戏”,周至俗称“小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戏曲艺术品种,是周至民俗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历史渊源】
  从空间上考证,它是首先在我省关中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艺术。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中国影戏略史及现状》一文中说,中国皮影的发源地是陕西。戏剧家齐如山先生在《故都百戏图考》中也说:皮影戏始于陕西。从时间上考证,它起源于汉代以前。文献资料可证的,“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汉武帝之夫人),此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见于《海阳竹枝词》中。又有《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的说词,故将皮影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至唐代时,皮影鼎盛一时,其造型日趋优美,演技则更娴熟。宋、元、明、清后,皮影艺术继续流传。周至皮影作为秦陇剧文化的一部分,其萌生、发展与陕西皮影的历史是同步的。
  【艺术特点】
  皮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她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如剪纸、壁画、木版年画、石刻、戏曲、音乐等。皮影呈现出了自己优美典雅、严谨、色彩和谐和夸张的风格,在民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早期的皮影是用素纸雕成的,后来才选用上等的驴皮、牛皮或羊皮制作。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斜刀、圆刀、平刀、三角刀等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雕工细致,刀法多变。绘画染色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着色用的颜料,以前是草本天然颜料,颜色正、深沉、明快,过度色自然,色彩鲜明和谐,现代用的颜料都是化学颜料,色彩特别艳丽,对比性强。上色时,需用烛火将颜色和皮胶融化在一起,这样就能使颜色牢固地敷在皮上。皮影戏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后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现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不仅手上功夫要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宽1米左右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造型是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吸取了传统宗教壁画、雕刻、石刻、帛画等方面的造型特点,它与古代民间剪纸、木板年画、戏曲脸谱艺术均有着互渗的关系。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强烈装饰效果,有着浓郁民间生活情趣的造型美。造型主要有人物、鸟兽、山水等,人物又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而舞台道具的造型,有帷幔、城寨、房屋、亭院、车马和家具等。随着历史的变迁,陕西皮影以地域特点又将其分成东西两派。周至皮影属于西路皮影范畴,较之华县、渭南等地的东路皮影,更纯朴粗犷,线条更为利落丰满,影人也稍高,约12市寸,圆鼻深眼,生、旦都多为通天鼻。其特点是线条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皮影戏的演出题材,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周至皮影早期演出时,需四人,人称“四人忙”。四个人分作两部分,在“亮子”前耍皮影兼唱一人的叫“前手”,后面乐队的三人叫“后手”,其中一人打鼓带弹三弦,一人拉二弦带拍铙钹,一人吹唢呐、带大锣大号和小锣,后来又发展到六人、七人等。艺人们在表演时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兵戈交错、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幽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或仰天大笑,或掩面哭泣、声情并茂,动人心弦。“隔帘说书,一口道尽千古事;影子乱弹,双手舞动百万兵。”真乃是对皮影表演最形象的描述了。
  皮影戏的剧种繁多,主要有碗碗腔、秦腔、弦板腔、道情、眉户等十余种,碗碗腔属宫庭剧种,秦腔、道情等属于民间地方剧种,唯有弦板腔属周至皮影戏特有剧种。弦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击鼓乐器“板子”而得名。其音乐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具有西北群众传统的乐观气质和明快开朗的性格风度,表现英雄豪杰一类的武打戏最为适宜,以演唱《封神榜》、《西游记》等剧目而闻名。弦板腔的唱词,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乐伴奏,除部分模拟唱腔或衬托节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过门,宛如曲子戏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击作用,所以唱腔清晰,雅而易懂。周至皮影戏老艺人侯三,表演出神入化,唱腔粗犷激昂,曾被观众赞誉为“火三灶爷”。
  【对周至皮影的思考】
  周至皮影作为周至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千余年来,她为周至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一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精神食粮。然而由于近代历史时潮的冲击与变迁,加之很多老艺人相继离世,周至皮影艺术一度遭遇寒冬,濒临失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现代人对传统古老的文化逐渐淡忘,使周至皮影这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出现困难;其次是现代影视等传媒在农村的快速普及,使周至皮影的观众锐减,活动阵地变小,加之艺人的经济收入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缺少从艺、学艺的积极性。目前从事周至皮影演出、制作的多为老年人,年龄均在60—75岁之间,致使周至皮影出现后继乏人的现状,也由于艺人年龄偏大带来的出行不便、健康状况等问题,使周至皮影只能小范围活动;还由于周至皮影本身的传承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如剧目为“吃本戏”,均记在艺人脑子里,无原始剧本,演唱虽有一定程式,但大多数是一戏一法,无法确定规律,所有这些只能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完成,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其自由发展,失传的可能性很大。
  今天,周至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5年,县文化馆特成立了非物质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门从事对皮影、剪纸等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2006年,在县政府和文体局的支持下,周至县上孟村皮影班子、西欢乐村皮影社、朱家查皮影班子三家皮影小剧团联合,成立了周至三秦皮影艺术团,整理了1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多个现代剧,并计划开办皮影艺人培训班。
  我相信,周至皮影只要在造型设计与制作上,在剧本、编导、音乐、表演与配音上,在组织、宣传与经营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使皮影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艺术享受,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定会重新焕发新春,以崭新的姿态,走出农村,走出周至,成为秦地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廉晓君】:女,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人。生于1976年12月,大专文化程度,图书专业馆员。现在周至县文化体育局办公室工作。有《书生小老虎》、《八家庄的牛斗虎》等文章发表。
  


编辑:秦人
周至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周至楼观台森林公园 陕西黑河森林公园 周至西楼观老子墓 周至秦岭国家植物园
周至铜厂岭铜矿井遗址 周至沙梁子黑河桥遗址 周至太平军引水渠
周至城东北隅文庙 周至城东城隍庙 周至城东侧佛庙遗址
周至城中衙署 周至佛坪厅城遗址 周至罐罐瓷窑遗址
衣钵塔 化女泉道院 周至延生观
周至县说经台(老子祠) 周至县楼观台尹喜墓 周至县楼观台老子墓遗址
周至县美食 更多
周至洋芋糍粑
周至肉夹馍
周至洋芋糍粑 周至肉夹馍
周至牛羊肉泡馍 周至醪糟
周至浆水面 周至翠峰饦饦
周至美食黑河烤鱼
周至县特产 更多
周至翠峰饦饦
周至核桃
周至乌发生发酒 周至翠峰饦饦
周至核桃 周至猕猴桃
周至秦岭香菇、黑蘑 周至黑河石
周至秦岭土蜂蜜 周至猕猴桃干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阎良关山牛拉蹩鼓
·镇安版画
·合阳跳戏 跳调 调调戏 锣鼓杂戏
最新更新  
·周至县民间舞蹈《牛斗虎》
·周至刺绣(周至哑柏刺绣)
·周至曲艺《周至道情》
·周至民间美术《哑柏刺绣》
·周至民间美术工艺《豆村大蜡》
·民间音乐《渭旗锣鼓》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