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中市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汉调桄桄 汉调秦腔 南路秦腔 桄桄戏(2)
  2011-3-10 18:03:0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剧目

   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或残缺。

 


汉调桄桄杖头木隅表演

   唱腔

   汉调桄桄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体现出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旦角唱腔高昂,讲究唱"硬三眼调";花脸擅用"犟音",声高八度,多以假声演唱,尾音拖腔较长,人称"老少配"。唱腔的板路包括二流、慢板、尖板、拦头等多种,且有"软"、"硬"、"快"、"慢"之分。"软"为表现悲凉情绪的苦音,"硬"为表现欣悦情绪的欢音,"快"为快板,"慢"为慢板。汉调桄桄的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文场原以盖板二弦为主奏乐器,后改为板胡,另有京胡、海笛、三弦等与之配合;武场使用尖鼓、平鼓、钩锣、铙钹、梆子、牙子、木鱼等打击乐器。

   艺术特色

   汉调桄桄的表演追求大幅度夸张,有"箍桶"、"撒莲花"、"耍椅子"、"棍架子"、"吊毛盖"、"变脸"、"换衣"、"揣火"等许多独特的技巧,还有不少刀枪、棍棒、拳脚、腾翻的特有身段。民国以前,汉调桄桄演出时,生、净均不穿靴,常穿草鞋演出;旦角面部搽粉,头上插花即可出场。其服装比较简单,民国以前,生、净均不穿靴,常穿草鞋演出,因而民间有"草鞋班"之称;化妆也不大讲究,如旦角,棉部搽粉,头上插花,即可出场演出。但却注重唱工,讲究夜听十里大调。如名须生谢兴隆唱腔洪亮高昂,有"夜过梁"之美称,且有听远不听近的特点。拿手剧目有《葫芦峪》、《辕门斩子》等,被誉为汉中的好唱家。


   现状

   近年来,汉调桄桄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体,艺人流散,传统剧目、曲牌、表演技艺已经或即将失传。目前仅有南郑县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仍面临经费困难、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难以长久坚持下去,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关键词:汉调桄桄 汉调秦腔 南路秦腔 桄桄戏 
相关阅读
汉中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镇巴新苗寨 南郑县小南海风景区 西大池
红军在汉中 宁强九台观风景区 城固洞阳宫
西乡县七星湖风景区 西乡县鹿龄寺风景区 勉县天灯寺
宁强卧云山庄 陈仓古道 佛坪温泉
汉中革命历史陈列馆 城固县杨侯禅院 西乡县太白洞风景区
汉中市美食 更多
西乡酸辣子
金裹银
汉中美食:麻辣鸡 汉中美食:红豆腐
汉中美食:米糕馍 汉中美食:柿饼
汉中美食:汉中板鸭 汉中美食:汉中梆梆
汉中美食——汉中粉 汉中美食:石门麻辣
汉中腊肉 西乡酸辣子
汉中市特产 更多
汉中市地方特产:汉中庙台槭
汉中市地方特产:汉桂
汉中茶馆与茶俗 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乔迁之喜俗 奇特的嫁妆---腌
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汉中滑竿
陕南吃剖膛俗闻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阎良关山牛拉蹩鼓
·镇安版画
·合阳跳戏 跳调 调调戏 锣鼓杂戏
·华县皮影
·安塞转九曲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