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中市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汉调桄桄 汉调秦腔 南路秦腔 桄桄戏(1)
  2011-3-10 18:03:0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汉调桄桄杖头木隅表演

简介

   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 因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唱腔、道白吐字归韵以汉中方言音调(汉水流域群众的语音)为基础,又因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又名"汉调桄桄""桄桄戏"。又因其主要板式名称、旋律结构、主奏乐器等,和秦腔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也称"南路秦腔"、"汉调秦腔"。民间有"吃面要吃梆梆子,看戏要看桄桄子"的民谚。


汉调桄桄杖头木隅表演

   起源

   汉调桄桄的起源,传说有三:

   一种传说, 元代有个蒙古族亲王,因犯罪被朝廷谪贬到汉中,来了带了一班戏,演变成汉调桄桄。

   还有一种传说则是,明代万历皇帝有个宠妃,是洋县江坝人。皇帝为了让妃子的父母在家欢度晚年,赠送了一班戏,后来发展成汉调桄桄。

   另一种传说认为,秦腔于明万历年间前传入汉中后,吸收了当地语音、明间音乐等,清乾隆年间,洋县一带本地班社在演出中,艺人们吸收了民间山歌、小调,丰富了唱腔曲调,使秦腔发生变化;加之汉中毗邻四川、湖北,长期与川剧、汉调二簧交流,使新兴的汉调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了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自己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汉调桄桄,曾长时间覆盖关中地区,尤其是清末民初,出现过班社林立,艺人济济的鼎盛时期,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戏曲作家,所作剧目对当时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剧种迄今,仅有陕西南郑县一个专业剧团了。


汉调桄桄杖头木隅表演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关键词:汉调桄桄 汉调秦腔 南路秦腔 桄桄戏 
相关阅读
汉中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镇巴新苗寨 南郑县小南海风景区 西大池
红军在汉中 宁强九台观风景区 城固洞阳宫
西乡县七星湖风景区 西乡县鹿龄寺风景区 勉县天灯寺
宁强卧云山庄 陈仓古道 佛坪温泉
汉中革命历史陈列馆 城固县杨侯禅院 西乡县太白洞风景区
汉中市美食 更多
西乡酸辣子
金裹银
汉中美食:石门麻辣 汉中美食:麻辣鸡
汉中美食:红豆腐 汉中美食:米糕馍
汉中美食:汉中梆梆 汉中美食——汉中粉
汉中美食:汉中板鸭 汉中美食:柿饼
汉中腊肉 西乡酸辣子
汉中市特产 更多
汉中市地方特产:汉中庙台槭
汉中市地方特产:汉桂
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乔迁之喜俗
奇特的嫁妆---腌 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汉中滑竿 陕南吃剖膛俗闻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乡土美味——陕南腊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阎良关山牛拉蹩鼓
·镇安版画
·合阳跳戏 跳调 调调戏 锣鼓杂戏
·华县皮影
·安塞转九曲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