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歌曲:是随着乡风民俗,在生产活动和婚庆丧吊中出现的一些歌曲,其中不少带有迷信色彩。 孝歌 是祭悼亡灵并借以消除灵堂沉寂的一种歌唱方式。一般由二人至三人进行,一人击鼓,一人鸣锣,另一人随行,踏着有节奏的慢步,不停地围着灵柩打转歌唱,因而也称“打转转鼓”。同时,又因这种只用锣鼓伴奏的歌唱是专为寄托哀思的,所以又叫“阴锣鼓”。大体分四个部分:开头是在室外用大段说白为亡人“开歌路”(即“请神”);然后走进灵堂开唱,这是孝歌的主要部分;半夜时烧“五更香”,歌手们围坐灵前,一人为首,数人帮唱,腔调委婉,催人泪下;到拂晓前又以较欢快的腔调进行“还阳”(即“安五方”和“送神”),孝歌即告结束。如果数夜续唱,第二次就不再“开歌路”、“还阳”也只在最后一次的拂晓前进行。 锣鼓草歌 是一种比较欢快的锣鼓唱奏形式,因而也称“阳锣鼓”。在农业合作化前,一些人少地多的农户,为了完成大面积的锄草(或挖地),或因遭受天灾人祸无法生产的,便遍邀邻里亲朋上门协作。除酒席款待外,还专门约请数名歌手在地头唱歌。也是一人击鼓,一人鸣锣,腔调与“还阳”相同。这种生产活动,虽然规模较大,主人并不付工资,俗称“打锣鼓”。 送春牛 是用歌唱进行乞讨的一种方式。旧时每年立春后,由县衙礼房刻版印刷六十花甲春牛图(似历书),发往各乡(镇),再传发给能说善唱的人。他们身背褡裢,手执木雕水牛,走进人家堂屋,将春牛放在神龛前供桌上,点燃千子香,插在牛背上的窟窿里,便唱起来。歌词大意是:春牛进门,财源茂盛, 不误农时,辛勤耕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苗往上长,百草永不生……唱毕,送给主人一张春牛图,主人回赠一绺五色花线和一至二升粮食。 送财神 是用歌唱进行乞讨的方式之一。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一些穷困之人身背褡裢,手执书有“福禄财神”的黄表贴子沿家说唱,词意是:财神财,我送财神进门来。日照千金宝,月照万里财。前门赐你摇钱树,后门赐你聚宝盆。摇钱树上有钱用,聚宝盆里积金银,一天不扫三寸厚,三天不扫九寸深……。唱罢赠送贴子,恭喜主人发财,以讨得钱物。 升佛 一种祈雨的歌唱形式。天旱时,歌唱者二至三人头戴柳条圈,手持马锣、香盘等,跪在神龛下或“龙洞”前拉着自由节奏的尖音轮换歌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