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坐室内外都能演奏
据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与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水会音乐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
行乐是取水时仪仗队在行进中演奏的特有的曲调,而坐乐需要在庙内诵经时演奏,其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就常常被坐乐的曲调迷住:“啊呀,演奏起来特别雅,特别的幽静。”坐乐常在夜深人静,庙内僧人诵经完毕后才演奏,意境非常美,听上去真是一种洗涤心灵的古雅音乐。
现如今,人们经常能在一些大型祭祀或文化活动中,见到水会音乐中特有的“行乐”表演场景。记者曾见过的“行乐”演奏队伍庞大,浩浩荡荡,至少有数十人,他们身着整齐的仿唐“制服”,在一面面摇曳的旌旗之后排列成队,等悠扬的乐曲声响起,各种乐器演奏者就开拔前进,他们边走边奏,直到一段乐曲终止,演奏者的脚步才会停下来。
“取水”取来的音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名称中带有一个“水”字,难道音乐与水还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其实,水会音乐与水的渊源很深,每逢其中的一种“行乐”演奏开始时,就要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由乐社派出一支队伍,远赴太白山、商洛等地的庙宇、洞穴等地“取水”,这个习俗虽然从一千多年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过如今大规模的取水活动非常罕见。究竟什么是“取水”呢?取水跟水会音乐之间又有什么讲究?
邓印海告诉记者,这种古老的取水仪式,俗称“水陆大会”或“水会”,是过去人们为祈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民间叫“取水”,也叫“祈雨”。在历代的取水活动中,伴随取水活动的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水会音乐细腻悦耳,人们也把它叫做“细乐”。取水时,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而最初水会音乐形成的过程,跟唐朝一位皇帝也有些许关联,据唐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记载,唐贞元年间,关中一带遇到大旱灾,唐德宗下令让长安民众祈雨,当时东市和西市都组织了祈雨队伍,进行了音乐比赛,胜者还受到皇上奖赏。从那以后,祈雨比赛音乐便在关中一带形成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这种在长途行走中演奏的音乐,便得名“行乐”。
邓印海曾听一些水会音乐的老艺人讲过,过去不论哪家乐社取水,个个都声势浩大,观众多达二三万人。庞大的取水队伍举着四十多面龙凤旗,还有一个直径六七尺大的万人伞,两个蝴蝶扇,在笙管齐鸣、锣鼓喧天的乐曲声中,以“马角”为主神发号施令,在水会音乐的吹奏声中,“马角”率领取水队伍到各自所属的山洞、庙宇中去取水。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最后取水人要将取来的水护送回本地的庙里。
因旱灾取水祈雨,而形成一种专门的音乐演奏形式,并逐渐发展到多达80多种曲牌的规模,这在通常祈雨祭祀活动中实属罕见。所以,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独特价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唐朝宫廷的一抹清音
经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原先十分盛行的水会音乐如今仅在蓝田县普化镇的楸树庙村、全家岭村和史家寨乡的田家村寻觅到一丝踪迹。早年,楸树庙村水会乐社,全家岭村水会乐社和田家村水会乐社还尚存一些老艺人。
蓝田县文化馆干事邓印海经过30多年的调查研究,遍访老艺人,抄下了许多珍贵的乐谱,他说:蓝田水会音乐手抄传谱原有八十多种曲牌,其记谱法为唐代燕乐半字谱,也称“俗字谱”,这是它历史久远的实证。在历史上,水会音乐主要为民间庙会、水陆道场、取水、大型祭祀活动等这样的佛事、善事、祭祀类活动伴奏。每逢过年时,也会在神庙前吹奏。
之所以说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脉,它的演奏主要使用笛、箫、笙等多种乐器,而这些,都是唐代正宗宫廷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色非常雅致讲究。但水会音乐又不完全属于宫廷,更带有了许多民间色彩。像有几样非常粗陋、原始的乐器一定源自民间,比如“大梆子”,就是简单地将一根粗木棍中间凿个窝窝,再用麻绳挂在脖子上,演奏时用小棍击打发出声响。
如果单从乐谱和有些曲名来看,水会音乐的确跟西安古乐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也一度被误认为是西安古乐的一个分支。邓印海解释:这两者间是有严格区别的。蓝田水会音乐无论是演奏风格、唱词吐字还是活动方式都与古乐有很大的不同。老邓还不禁现场为记者哼唱起水会音乐悠扬的起奏调调。
取水溶洞曾有韩湘子的足迹
全家岭乐社要到商洛地区洛南县的黄龙庙(黄龙洞)取水。楸树庙水会乐社是在蓝田的锡水洞取水。田家村水会乐社也要远赴太白山取水。
目前,据推测有一万多年历史的锡水洞还在,我们依然能在那里寻找到当年人们取水的印记。而锡水洞,只是蓝田溶洞众多洞穴中一个。蓝田溶洞位于蓝田县城东南20多公里的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辋川,人称“辋川溶洞”,其中主要有6个溶洞,即水锡洞、锡水洞、碧无洞、黄龙洞、龙洞等。锡水洞位于辋川川道南侧半山腰,是其中风光最好的一个,洞壁上布满了石乳、石幔、石笋和四十多尊彩绘泥塑。洞内有钟乳石柱,钟乳石瀑,在七彩霓虹灯光映衬下,整个洞庭金碧辉煌,斑斓陆离,犹如龙宫宝殿一般,神韵无穷。相传,这锡水洞是一位老道用锡杖所捅而成,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也曾在此修炼得道,最终羽化成仙。
当然,韩湘子的事迹只是传说。当年,楸树庙水会乐社浩浩荡荡的取水队伍,最终的目的地便在这锡水洞之中。洞中的一汪水潭,便是当年楸树庙村的主要“取水”地。直到现在,水潭里的水依然在缓缓流淌,荡漾着清澈的水波。
60多年前的“取水”场面
20多年前,蓝田县楸树庙村83岁的老乐工刘建凯,和全家岭乐社七十多岁的全培天、李应斌回忆起水会音乐的盛况时,十分感慨:“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水会活动是李世民游历地狱后,下令长安一带举行十八处水陆大会而流传下来的”,还说,“咱们蓝田的水会就是唐王给他们祖先封的十八处水陆大会之一”。不过,这几位老艺人早已谢世,李世民封赏之事也无从考证了,但他们的说法又给水会音乐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