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道场”是一种融鼓乐、说唱为内容的宗教祭祀性综合艺术,从清代流源于长武彭公方庄村,迄今已流传200余年。 长武道场俗称“打醮”,主要以道教祭祀为目的,活跃于民间殡葬、庆寿、庙会活动中。表演形式为7—8人组成,由事主或会社聘约定酬雇事,表演者称为“羽士”或“居士”,身穿黄、黑、蓝道袍,头戴道冠,列队表演。演唱内容有道经、孝经,亦有部分儒、佛教理论,甚为广泛。韵调有70多种,演奏形式分行乐、坐乐等,有特定的场所。曲牌包括祭灵、菩萨登台、赞八仙等30多类。 建国后,道场演唱内容由于宗教迷信色彩浓重,受政令制约进入衰退期。改革开放后,道场活动随着民族、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工作再度兴起,但由于后继艺人匮乏,主流文化挤兑等因素,这一文化遗产已濒临灭绝,表现在唱词曲谱散失严重,特色乐器破损不堪,箫曲谱失传,正宗艺人仅存文东来一人。 为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不致失传,已将其申报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东来已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名录。省市媒体曾对此事做过多次专题报道。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