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俗称乱弹、桄桄子,是华县主要剧种。明清时期已广泛流行,庙会酬神多演此戏。清末同治年间后,主要班社有赤水班、茂源班、少华班(创始人为少华镇刘寡妇)、权盛班(创始人为权详之)。民国初年,白家河业余性质的“家戏”享名于华县、华阴,著名演员有“狼咬”、“六月雪”、“虎虎子”等。国民党第一军驻华县时,曾接收了大荔的著名秦腔班社牖民社,外地一些班社剧团也不时来华县演出秦腔。乡间还有一些自乐班的清唱活动。 解放后,秦腔艺术有较大发展。五十年代,一大批业余剧团纷纷成立,如华县联合剧团、郭村新民剧团、时村新生剧团以及下庙文工团、东阳江村业余剧团,咸林中学、少华中学也有业余秦腔组织。著名艺人有侯士杰、杨治民、陈妙龄、杜金水、王易民等,八十年代初,业余秦腔剧团再度兴盛,赤水郭村、柳枝南关、侯坊李家、大明吕楼、金惠黄塬等村的秦腔演出都在当地产生影响。 1956年1月,专业性质主演秦腔的华县剧团成立。省文化局从西安易俗社调来贾忠民等7人任导演,以示支援,又招收了70名新生,使华县剧团初具规模。1959年1月与潼关县剧团合并为渭南戏曲剧院碗碗腔剧团。1961年,又恢复华县剧团。1963年,又与华阴县剧团合并为渭南专区迷胡剧团。1967年,原华县剧团从渭南专区迷胡剧团分出,改名华县文工团。此两次分合,使一些秦腔演员流散。1971年和1972年又招收了两批学员。1982年县文艺训练班与县文工团合并,复名华县剧团。 华县剧团以演秦腔为主,先后上演过自编现代戏《广阔天地》、《渭华起义》,自编神话剧《山塌金斗王》、《乌龙山》,传统戏《水淹泗州》、《杀狗》、《小包公》、《软玉屏》、《葫芦峪》、《鬼怨·杀生》等几十个剧目。八十年代曾获省地表演奖的演员有张巧玲、张玲艾、王艾言、武菊侠、孙焕文、马娟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