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乍一看,很容易使人与陕北剪纸、皮影戏联系起来,因为它刻出来的形象就像灯光照射的影子,只是轮廓的美感,不强调细节。 汉画像石是由陕北盛产的青砂石雕刻而成,石质较粗,所以工匠在刻绘时就少了些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更多的是大刀阔斧强调轮廓形态。而流传于今天陕北的民间剪纸,它不仅在外形轮廊上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画像石相似,而且在题材、内容更有诸多的相同点。 米脂县文化学者申长明说:“陕北剪纸和陕北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都是一副剪影,在轮廓内部很少修饰,而在整体造型上下功夫。”因此,虽然看不到人物的五官表情,却可以体味画面的整体内涵。画像石中表现的宴请、农耕、狩猎等场面,都删略了形体内在的一切细节,以此来展现深厚拙扑的美,而这些都被陕北民间剪纸继承了下来。 在陕北汉画像石中女娲、伏羲和东王母、西王公的造型都是人首兽身的形象,而剪纸中也有不少表现人首蛇身、人首鱼身、人首狮身以及人首鹰身等的形象。汉画像石的图画在诞生不久就随墓主人长埋地下、不见天日,但陕北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却将这种文化因子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同时,汉画像石在布局上不留白,常以小的物件堵塞其间,使画面不留空隙余裕,这也就有了各种蔓草卷云的纹饰。而一幅剪纸也同样是构图饱满,强调装饰风格。在“抓髻娃娃”剪纸中常以金瓜、南瓜、石榴、葫芦等这类多子(籽)的植物果实象征人类的生育,装饰在主体“抓髻娃娃”的周围。 汉画像石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的演绎,如“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等都是通过若干组画面连接起来,完整讲述一个故事,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汉画像石的这种表现就是连环画的雏形。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