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是全国惟一的村级艺术馆,藏有价格不菲的近200幅名家字画,其既是马家沟人富村强民的象征,也是马家沟人精神追求的展示。 这里,曾是有名的穷乡僻壤,“少水没石头,谁也看见愁;女子往外嫁,光棍往外流。”一首顺口溜是其真实写照。如今,这里鲜花映衬,绿树环绕,还有那清凉的自来水、平整通畅的公路以及每个人饱满的思富致富劲头。最让人惊奇的是,这里有一座“黄土画派”艺术馆,陈列了近200幅以著名画家刘文西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们的作品。 究竟是什么,让这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发生了如此的变化?而又是什么,让那么多艺术家纷至沓来并主动留下其墨宝? 一进马家沟,一股浓郁的枣花香迎面扑来,硷畔上、路边上到处都是一簇一簇正开得欢的鲜花。站在高处眺望,村子周围的山峁上、坡坡洼洼里,到处栽满了枣树,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中,正所谓鸟语花香枣树林立,黄土高坡美景如画。也难怪这里会成为黄土画派和众多高校美术院系的写生基地。 “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就坐落在这里。走入院子里,一排白色瓷砖贴面的窑洞式平房如刀切一般整齐,地上铺满了红色的砖,院子里盆景葡萄树、枣树、各类蔬菜,无不显露出主人的勤快、干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快请进,快请进!”该村党支部书记、艺术馆负责人马永生热情地招呼记者走进这个藏之深山的艺术殿堂,在6孔窑洞的墙壁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字画复件。 “为什么不把原件挂上去?” “这里的每一件字画,都特别珍贵,就咱这安全设施条件,挂上去你说会安全吗?”马永生反问道。他说,凡能进入这个艺术馆的字画,都经过严格的标准审核,所以大多价格不菲,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已捐赠到艺术馆的近200幅字画都被保存在西安。为此,村上每年都要支付8万块钱的保存费。“刘文西老师的一张画都可以换一套大房子了!” “你看,还有陈光建、王有政、陆震华、杨晓阳……这些可都是鼎鼎有名的艺术家!”马永生激动地介绍,他说墙上挂的复件的原件都被捐赠给了艺术馆,其中包括刘文西的代表作《祖孙四代》《一朵野花》,以及他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作品。[next] “你要看原件,要等到咱的新馆建好了才可以。”据了解,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保存字画,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发展,黄土画派和佳县、刘家山乡两级政府将在黄土高原地貌鲜明、陕北民俗传承完整的马家沟村选址建设“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按照设计方案,新馆规划面积约1250平方米,主要设计内容为黄土画派采风艺术馆(包括作品陈列室、毛主席与佳县及黄土画派与佳县图文展室、书画创研中心、艺术家之家等),刘文西画室。艺术馆设计体现刘文西“艺术家只有扎根人民群众,才能创作出让人民群众感动的作品”的思想,整体建设突出陕北黄土高原色彩和历史文化内涵,力求舒适宁静、贴近自然。马永生说,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就绪,预计在今年9月份动工建设。 建设“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其实只是马家沟村走向未来、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引子,或者说是助推器。在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中已经明确,一方面建成黄土画派艺术馆,从而提高黄土画派的影响力和对佳县的吸引力,双方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利用艺术馆建设的机遇,建成马家沟“艺术家之村”,吸引美术、摄影、书法等众多艺术家前来体验黄土风情,进行艺术创作,进而将马家沟村建成一个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地方,从而实现村上及周边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农村面貌改变、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目标。 自从马家沟村要建全国首家农村艺术馆的消息传出,已经吸引来了全国各地众多艺术家前来采风,成为省内不少高校艺术学院的写生基地。“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少目前来看,我们村声名在外了,一出了名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该村委会主任马成平自豪地说。 ◎一个陕北农民的艺术情节和致富理念 说到“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不能不提马永生。这个出生于1964年、有着25年党龄的陕北汉子,是佳县响当当的“乔尚升”式的好干部。 改革开放初,靠着党的富民政策,马永生在全国各地做地毯生意在村上率先发家致富,后来又办起了全县最大的个体地毯加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万元户”和“致富能手”。正在他的生意红红火火时,村上发生了一件群体事件,乡上领导非要请他这个说大事、了小事的能人回村平息事件不可。事件平息以后,乡领导和绝大多数村民都盛情邀请他回村担任职务,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一边是如日中天的个人事业,一边是父老乡亲们诚恳地邀请,如何抉择? 马永生思前想后了好几天,最终选择了回村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2002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马永生首先调整了村两委会领导班子,让村民推选了精明能干、愿意为村民办实事的人进入两委班子,发动村民积极为村子的脱贫致富建言献策,同时,邀请县上教育、农林、水牧等部门的专家为马家沟村制定了远景规划。 长期以来,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就是水和路。上任伊始,马永生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带领村民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新修拓宽了生产道路,进行了农电网改造。 “以前一大早上才能担一担水,还要排队等。”该村会计马德明说起过去村上的吃水问题,连连摇头。如今,拧一把,清凉的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进水缸了。以前村上没一条像样的路,现在,每座山头都能通农用车,彻底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需要人背牲口驮的状况。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马永生上任以后,将村上破败不堪的小学新建成一座有两层教学楼、配套设施完善、有先进电教设备的完全小学。用刘文西捐赠给学校的2万元设立了马家沟小学奖教奖学基金,用来激励教师和学生。近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乡一直遥遥领先,很多周边的学生都慕名来马家沟上学。 发家致富的基础设施已具备,如何才能让乡亲们富起来? 马永生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决定紧紧抓住村上地貌优势和“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及其麾下艺术家先后两次到村上写生,并将马家沟作为该画派的创作基地这一机遇,从2005年开始,一直努力争取建立“黄土画派马家沟采风艺术馆”,从而带动村上红枣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开发,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于是,马永生带着按有全体村民手印的请求材料找到刘文西教授,并多次奔波于佳县和西安,找有关人员协商,积极呼吁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当时还有好几个地方也在争取这个项目,说实话,我们没多少优势,靠的就是诚意。”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永生和村民的诚意感动了刘文西和黄土画派的艺术家们,也感动了各级部门,“黄土画派采风艺术馆”最终落户马家沟。 “艺术本来是个务虚的东西,但要是能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那它肯定就是务实了!”年轻时候干过画匠,对艺术有所精通的马永生对马家沟村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想改变一个村子,首先要改变这个村里的人,而改变人的捷径就是提高其文化休养和素质,“搞这个艺术馆,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村的文化内涵,提高村民们的文化素质。”、 “再过几年,你们再来,马家沟肯定是另外一个样!”马永生对村上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