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 潼关南街芯子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这里与晋、豫接壤,依山傍水,历史上水陆交通发达,异常繁华。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潼洛河从村中欢乐流过;南街芯子就是这里勤劳朴实而又充满生活热情地先民们,用自己聪明才智创作的社火艺术,早在初唐时期演出就非常走红,在当地及周边地区久负盛名。古以木制骨架为装饰艺术,以后铁制骨架为各种装饰艺术的“芯”,可承载一至数名小孩子,加上动作表演,以高、险、奇、巧成为特色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及外国友人的喜爱。背芯子民间舞蹈,其铁芯要用熟铁再经过多次锻打,使其成为刚柔兼济的专用钢材,既能承载重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让人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可以表演古今的戏剧、民间传说及其它多方面的内容。 南街背芯子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在大型广场演出,也可在舞台上演出;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和锣鼓、秧歌及音乐等配合演出。同时有背芯子、抬芯子和车芯子之分,根据不向;的场合安排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演出形式。其灵活性新颖和高险性艺术,深受人们喜爱,在省市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南街新老艺术家的努力下,南街背芯子这一民间艺术终乎盛上了艺术的殿堂,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蜚声海内外,铸就新辉煌。
所在区域 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地处北纬34度23分至3度40分,东经100度09分至110度25分,村子分布在古渔关县城内,距现潼关城10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46户1746口人。 古潼关千古名关,为秦地东大门,南依秦岭,北邻黄河西有华岳屏障,东有函谷关,历来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和平年代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四街繁华,古城四门险要,城墙坚固无比,东门虎踞雄关,西门樵楼晚照,南关十二连城,北望中条雪岸。远望沟、禁沟、列斜沟、胶泥沟遍布四周,险要无比,易守难攻,城内有蝎子山、凤凰山、印台山、东山等四大名虬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潼关文化,以战争、神话为题材的景观让人难以忘怀,战国时依地守险,三国时马超刺槐,明末李白成南塬大战……大小数百次战斗都给潼关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华岳千仞当槛立,黄洞九曲抱关来”这就是对潼关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古诗:“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说明了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特殊位置。 该村为古潼关城的南街,故名南街村,在古潼关的影响下,这里有广泛的群众文艺基础,尤以南街背芯子称著。芯子演艺源渊流长,演技超群,独具特色。另外,古潼关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南街书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历代有知名人士扶持资助,使芯子演艺活动经久不衰。改革开放以后,在老传人的动员下,广大爱好者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尤其是省市、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使这种演艺活动更加发扬光大,不但继承了古代演艺的特色,而且壮大了队伍,增加了配角,使芯子的表演不再单调扣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实为古潼关优秀的文化遗产。 潼关南街背芯子主要分布在古潼关南街及其邻村。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