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有“邠州父老”善唐时宫廷鼓乐《羯鼓曲》。沈括《梦溪笔谈》云:“唐羯鼓曲,今惟‘邠州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 宋至民国时期,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各村在傍晚至夜间进行击鼓活动。鼓调有“老长兴”、“满山滚”、“二龙抢珠”、“狮子滚球”等,乐器有大鼓、大锣、钹、号、炮、梆子、箫、笛、管子、二胡、唢呐等。依不同鼓调,演奏风格各异,或粗犷豪放、激昂雄壮,或明快欢畅、悠扬清亮,或悲哀凄凉,动人魂魄。鼓乐多在春节期间、婚丧喜寿、迎神祭祀时演奏,在竹马、社火、庙会等活动中也有演奏,以烘托气氛,很少专场演奏。 建国后,鼓乐除配合竹马、社火表演外,于重大节日或喜庆场合亦组织演奏。1957年2月,城关镇东关村的鼓乐队参加邠县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其云锣敲击7种音符,臻子10面发10音,各种器乐交响,时而雄浑如波涛鸣滚,时而清幽如泉水叮咚。被评为优秀节目。是年,出席宝鸡专区民间音乐会演,获好评。近年来,各学校也组织了鼓乐队,遇重大活动时上街表演。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