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东汉画像石出土以来,在新闻、哲学、历史考古、艺术、民俗等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她成了研究汉代社会,特别是研究陕北黄土高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的极其珍贵的活化石。 绥德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无定河和大理河贯穿了整个县境,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宜农宜牧。华夏人文始祖们相中了这块宝地,在这里点穴安家,刀耕火种,畜牧纺织,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也留下了华夏民族杰出首领黄帝、颛顼、舜等开天辟地的不朽业绩。《山海经》中就记载了黄帝在疏属山处死了分裂作孽的危,统一了中原的故事。民间传说舜和其妹夥首来绥开化文明,亲自教黎民种植畜牧,绥德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周以及春秋战国时,绥德成了奴隶王国的重要版图,青铜文化熏陶哺育了这块土地。秦汉时,绥德成了皇家的北大门。这些丰富的人文地理,厚重的历史积淀,为汉画像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创作平台。 绥德北依河套、南靠关中、东毗晋西,西邻宁夏、甘肃,中有黄河、无定河、大理河网络哺乳了这方土地,自然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汉胡多民族常年在这里进行拉锯战,匈奴等异族严重地威胁了秦汉王朝北大门的安全。官家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内实行了让步政策,加大力度发展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然后集中兵力、物力对付异族的侵略。汉王朝采用灵活有效的政治、军事、外交手腕、对胡人进行平叛、征讨、抚安、和藩,逐渐由弱势到相持,由守势变为攻势,在一定历史时期,促成了多民族的大融汇、大统一,为绥德汉画像石的产生奠定了可靠的社会基础。 绥德是秦晋宁蒙的交通枢纽,黄土高原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比较兴旺发达。东汉永元年间,曾经出现了相对安定升平的局面。军政达官、商贾、学者、名士云集,这些有钱有势的地主士大夫阶级和文人们,迷信思想严重,宗教观念虔诚,祈求死后升天、列入仙班的企盼比普通人更强烈。达官富商为了夸孝道,显权势、扬名声,互相攀比,大建陵墓,厚葬风气愈演愈烈,成了汉画像石艺术形成的直接原因。绥德生产薄厚均匀的沙岩石,更有一批才智出众的石匠,这对汉画像石的诞生也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