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是鼓吹乐中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年), 从新疆传入本市民间。清末民初,曾有官办唢呐鼓吹乐班,专为迎送、宴会等需要服务。建国后,唢呐鼓吹乐在农村是作为传统的婚娶丧葬礼仪的需要而存在延续。表演形式中唢呐鼓吹乐队人数规模各有差异, 形式上也灵活多样。83年,经音乐工作者的辅导组织,已成功的组建了百人唢呐演奏乐团。这一大型民间唢呐演奏乐团,曾经在省上春节晚会、大型运动公开幕式、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中,获得了具大成功,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好评。 据考始于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从新疆传入秦地。清末民初,彬县、长武、旬邑等县曾有官办乐班,专为县衙“开印”、“封印”,以及迎送、宴会助兴服务。建国后,多数县区只在“白事”仪式中应用,但彬县、旬邑除在“红”、“白”二事之外,还在喜庆节日,送子参军等活动中吹奏助兴。据1955年统计,全区唢呐鼓吹乐班共有300多个,从艺人员达2100余人。其中著名乐班有:乾县长留乡乐楼店的刘家乐班,兴平冉庄乡西堡子的龚家乐班,淳化官庄乡北张村的张润民乐班,彬县西坡乡甘津头村的程富贵乐班,旬邑郑家乡的周家乐班,底庙乡的周凤梧乐班等。著名艺人有乾县刘家乐班的刘振全、刘振海、旬邑周家班的周东及其传人周拴娃和周凤梧乐班的万忠院等。1955年陕西省第二届民间艺人演出观摩大会,刘振全以唢呐双吹《雁落沙滩》荣获乙等奖。1957年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龚奎率弟子7人,演出唢呐咪戏《哭道情》,获大会音乐集体三等奖和个人奖。刘振全被大会推选为评委,他的演奏同时获音乐集体二等奖和个人奖。周东与潘进喜等三人表演的《雁落沙滩》,获音乐集体一等奖,周本人获音乐一等奖。1982年,咸阳市第一届秦都音乐会上,万忠院海笛独奏《十对花》获二等奖。1985年陕西省民间音乐征集办公室编选出《万忠院》唢呐演奏曲集专卷。 唢呐鼓吹乐,分为“行乐”与“坐乐”两种表演形式。行乐主要用于迎送宾朋和送葬,坐乐则用于家庭礼棚的祭吊和坟茔的礼拜,以及晚辈的专点曲目演奏。曲目来源有古典的《海青拿鹅》、《三麻楷》、《刮地风》、《雁落沙滩》和《水龙吟》等,有来自民间的《祭灵》、《吊孝》、《抱灵牌》,各种大小《开门》等;还有来自民间歌曲的《十月花》、《十二月忙》、《十对花》、《哭长城》和《绣荷包》等。南部九县区经济交通发达,文化交流频繁,演奏风格细腻秀逸,绚丽流畅,以兴平龚家班,乾县刘家班尤为突出。泾阳演奏缠绵幽怨,苍凉悲峻,独具一格。北五县演奏风格古朴雄浑,遒劲峭拔,尤以周凤梧乐班兼收并蓄,对陇东一带影响深远。其传人万忠院的海笛演奏潇洒明丽、泼辣清新。淳化张润民、赵玉洁等以音高速度快、气足“唢子硬”,影响三原、耀县一带。唢呐乐曲大都是由传统曲调加工发展而成,加花变奏或以多种变化手段扩大乐段结构,集多种曲调构成一曲的创作方式进行,总体剖析不外单曲和套曲两种结构。小型乐曲属“单曲”,大型乐曲如《三道令》属“套曲”。《拿鹅》、《刮地风》、《三麻楷》等传统乐曲,明显存有汉代歌舞大曲的曲式结构痕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