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楼位于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区的魁星山之巅,坐东向西,东临汉江,西依秀屏山,南靠茅坡街,北距体育场100米。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魁星楼外形巍峨,坐落在约有1.5米高的石基上。底层的外围有一圈石栏,有简单花纹图案,古朴端庄。视觉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稳感,设计者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二层和三层设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层的四只角上,还分别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神兽,至今仍清晰可见。砖木结构,共三层,二层四角攒尖,三层八角攒尖,鹅颈棚,有斗拱,叠瓦压脊有脊饰,局部有彩绘,楼内顶饰二龙戏珠画、侧面饰八仙图。楼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楼呈六角形,12只飞檐高高翘起,有似要翩翩起舞的感觉。
魁星楼是在1868年(同治七年)白河知县陈肃如为振兴文道,祭祀“奎星”,主持修建,魁星楼又叫巽阁。“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县城魁星山南侧山凸处,当时建造的目的一是兴文运,二是镇风水。兴文运是当时白河文道不兴,认为与没有崇祀主宰文章兴衰的“奎星”有关,便于同治七年倡修“奎星楼”,据白河县志(光绪十九年版)记载:修奎星楼及考棚共费资八千余串。但后来白河依然文运不兴,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奎星神像不能像奎,后人为了能改变文运不昌的情况,故改“奎”为“魁”,取其“夺魁”之意,白河县奎星楼改名为“魁星楼”,一直沿用至今。镇风水与当时汉江的特定情况有关,汉江没有江堤,县城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又紧邻江边,每当江潮上涨,县城的陆地只有听凭潮水的冲击,不是造成涝灾,就是出现江坍。给白河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魁星楼建成后每逢重阳九月九,白河的文人雅士都要登上魁星阁,登高望远,极目舒怀,并留下很多诗词佳作。在白河县志中记载白河八景“奎星积雪”就是其中之一。
魁星楼一直作为我县重要的历史建筑并在不同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在清末县城报时的“午时炮”发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县城的防空警报发于此;白河县第一次解放战争时,国名党守城部队----陕西保安七团指挥部设置于此,到1956年为纪念解放白河战争中的和修建襄渝铁路牺牲的人员,将烈士安葬于此,由于魁星楼在岁月变迁和战争中损毁严重,便将魁星楼整修,又在其周围又修建3个凉亭,构成了现在的烈士陵园,魁星楼现作为烈士陵园中代表性的建筑,它见证了白河县的经济发展、变迁过程,其存在意义深刻,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也寄托了后代对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哀思,激励后人效法烈士之精神。
魁星楼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很好的保护,在2010年11月30日公布第三批保护单位后,白河县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视局已公布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安排了专门文物保护员,负责对公布的文物点进行保护。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