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白水县史官乡仓颉庙山门两侧,是一对并台式戏楼。东西戏楼均为前后三间(台为“大三间”,后台面积小故称“小三间’’),式建筑。前台与后台有一墙之隔,墙的正面有匾额、楹联等。-檐角装饰古朴考究。东西两台的式样大体相同。
此戏楼经初步考证始建于明代,有文记载其于明正德七年(1512)、万历二十四年(1596)、清乾隆年、嘉庆年、民国8年(1919)曾5次重修。
仓颉庙敬的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其庙宇的建筑年代,据于庙内出土的汉代“仓颉造像碑"推断,至少有两千余年。庙院内有高大的古柏数十株,东西戏台下边的广场内各一株,蓊郁之壮有碍观众看戏,尤以东台为甚。由此可见,定是先有柏树而后建戏楼。建造时柏树已长得相当可观,不忍心伐掉,故形成今日格局。但此对戏楼的建筑时间起了一定的推断作用。
东西两台的后台四周及前台的侧壁,有当时演戏的班社、演员及演出剧目的留名留言数十条。如“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民国十五年三义社在此一乐也”等。其中提及的班社有:蒲邑(今蒲城县)裕盛班,城邑(今澄城县)林成班、茂盛班、共和班,洛邑(今洛川县)福盛班,朝邑(今属大荔县)懋盛班,合阳民生学社,澄合同乐会,蒲城维新学社,蒲邑竞化学社,蒲城培风社,朝邑觉民社,鸣化社等。提到的剧目有《甘露寺》、《渔家乐》、《富贵图》、《美人图》、《日月图》、《三品官》、《黑风洞》、《火焰驹》等数十本。提到的演员的名字有鸣化社赵崇礼、朝邑觉民社张福禄等。从繁多的留名留言中,的确为我们今天研究陕西关中一带戏曲发展的状况提供了佐证。
编辑:秦人
|